墨色流年:湖畔的藝術長河

壹場春雨,洗淨了香江的喧囂,也催開了羊城木棉的火紅。高鐵如梭,將我從維多利亞港的粼光,帶回了珠江畔的故土。廣州東站,寧主任在濛濛煙雨中等候,彷彿從舊時光裡走來。我們驅車,穿過熟悉的街巷,前往廣州城市職業學院,與鄒教授相約,那裡正醞釀著新的希望。

學院的考察匆匆而過,鄒教授的邀約,如壹聲溫柔的召喚,引我重回藝海。廣州美術學院,這座承載著無數青春記憶的殿堂,我又來了。彷彿昨日,推開郭紹綱院長工作室的門,那股熟悉的松節油香氣便撲面而來,溫閏如他當年手把手的教導。轉身,又似回到潘鶴先生的雕塑工作室,壹方方泥土在案台上堆疊,等待著被賦予靈魂。

時光荏苒,卻彷彿倒流回那個意氣風發的年代。郭紹綱先生的油畫色彩斑斕,潘鶴先生的雕塑氣勢磅礴,楊之光先生的國畫筆墨淋漓,陳金章先生的國畫意境深遠,他們都曾是我們仰望的藝術星辰。如今,潘老與楊老已駕鶴西去,唯有他們的藝術精神,如不滅的燈火,依然在廣美,在我們心中閃耀。

33棟教授樓,依舊靜靜地佇立在校員深處,見證著壹代又壹代藝術家的成長。我輕輕叩響了高老師家的門,郭紹綱老院長,這位德高望重的藝術家,笑盈盈地站在我的面前。九十二歲高齡的他,精神矍鑠,目光炯炯,歲月似乎在他身上凝結成了更深邃的智慧。他依然堅持每日揮毫發墨,研究古今牌匾,用藝術滋養生命,用筆墨書寫人生。他的書法,遒勁有力,筆走龍蛇間,盡顯歲月的沈澱和藝術的光芒。

與郭老依依惜別,我們再次回到流花湖畔。湖水碧波蕩漾,楊柳依依,微風拂過,帶來陣陣花香,也吹散了些許離愁。我於2003年創辦的「#廣州新世紀藝術研究院」,就坐落在這如詩如畫的風景之中。那是我夢開始的地方,也是我藝術探索的起點。如今,它依然靜靜地守候在這裡,等待著新的夢想在這裡綻放。而我,也未曾停下追逐藝術的腳步,在香江之畔,創辦了#《中華時報》,更創辦了香港第壹家#香港美術學院和香港藝術研究院,只為將藝術的種子,播撒到更廣闊的天地。

歲月如歌,人生如戲。在廣美,在流花湖畔,藝術的火種,將永遠傳承下去。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無論人事如何更叠,我們對藝術的熱愛,對美的追求,永不停歇。這壹次重逢,不僅是對過去的懷念,更是對未來的期許。願藝術之光,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引領我們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曾曉輝,天體物理學博士、雕塑家,中華報業集團及中華時報傳媒集團創辦人。他於2000年創辦廣州新世紀藝術研究院,2009年在香港創辦《中華時報》,2012年創辦《中華新聞通訊社》和《中華攝影報》,並於2017年在倫敦創辦英國《中華時報》。他還是《中華電視》及世界華人流行音樂聯合會的創始人之壹。

目前,曾博士擔任香港美術學院及香港藝術研究院的教授與院長,同時擔任粵港澳大灣區藝術聯合會主席、中華科技協會和世界監督學會會長,以及多所大學的兼職教授。他曾在中國大陸的相關機構(包括廣州市政府、廣州馬會、廣東省鐵路監理、廣東省演出協會、廣東省南越國文化研究院)等擔任高級職務。其藝術作品廣泛分布於全球,已被多家美術館和博物館收藏。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