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新疆巴州若羌5月17日電 題:南疆“風光”資源無限 戈壁灘上智慧綠電奔湧
中新社記者 陳舒一
在新疆南部的廣袤戈壁上,一排排光伏板如“向日葵”般,吸收太陽能並轉化成居民使用的電力;一輛輛挖掘機正在三峽集團“疆電外送”第四通道電源項目現場緊鑼密鼓地施工……在新疆巴州若羌縣,風與光正轉化為澎湃綠電,不僅為當地注入發展動能,更成為全國能源戰略的“關鍵落子”。
中國綠發:光伏板下“長”出生態與經濟
在中國綠發新疆中綠電若羌400萬千瓦光伏項目現場,2.9米高的光伏板如森林般在76.0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序鋪展開,每年可發電69.08億千瓦時,滿足南疆200萬戶家庭用電需求,減排208.24萬噸煤耗。
“光伏板不僅能發電,在防風固沙、生態修復等方面也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中國綠發新疆中綠電技術有限公司若羌區域運檢中心副經理郭曉陽指著有一定傾斜角度的光伏板說,光伏板陣列降低了地表風速,抑制水分蒸發,配合定期對光伏板的清洗維護,能促進植被生長。
更“聰明”的是,項目還採用智慧運維系統,工作人員在監控中心即可完成設備巡檢。“一旦發現設備出問題,我們點對點進行處理維修,大大提高了運維效率。”郭曉陽補充說。
據若羌縣委副書記,巴州羅布泊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副主任徐帥樂介紹,若羌縣可開發太陽能資源1.91億千瓦,風能資源5190萬千瓦,資源優勢全國罕見。依託這一獨特資源禀賦,當地錨定“雙千目標”——2030年新能源裝備製造破千萬千瓦、工業產值達千億元(人民幣,下同)。“去年裝備裝機容量已達1286.5萬千瓦,今年力爭併網達到1158萬千瓦”,徐帥樂信心滿滿地說。
三峽集團:再造一個“綠電三峽”
若羌的“風光”還在向更遠的地方奔湧。
在巍峨的阿爾金山腳下,南疆首個千萬千瓦級“沙戈荒”(沙漠、戈壁和荒漠)風光火儲外送基地項目正在火熱施工中。走進三峽集團新疆“疆電外送”第四通道電源項目的施工現場,挖掘機正在忙碌地工作,工人在一旁用橡皮管澆水降塵。
這項由三峽集團總投資718億元的超級工程,規劃風電400萬千瓦、光伏850萬千瓦,配套先進高效火電裝機396萬千瓦,配置儲能約500萬千瓦時,每年可為川渝地區輸送超60%綠電,滿足晚高峰500萬千瓦的頂峰用電需求。
項目從納入國家規劃到配套電源獲批,前後用時僅266天,創造了全國“沙戈荒”大基地及配套電源方案獲批最快紀錄,“這是若羌政企合作和良好營商環境下的一個典型案例”,三峽集團新疆分公司若羌現場負責人王亮難掩自豪。他又算了一筆“經濟賬”:項目運營期間,將帶來超200億元稅收,建設期提供3萬個崗位,目前更吸引了8家產業鏈企業考察落戶。
徐帥樂用“一子落滿盤活”形容若羌的新能源佈局,他說若羌是南疆唯一兼具風、光資源的區域,利用狹管效應形成的“風口”靶向建設國家新能源供應保障基地,以“疆電入川渝”“疆電入華中”“疆電入南網”三大外送通道為抓手,盤活南疆乃至全國能源大棋。
戈壁灘上,一個個光伏項目正書寫新的傳奇,把南疆的“風光”送出去,換來產業、就業和綠蔭藍天。在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衝若羌,新疆用智慧綠電奏響新時代絲路長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