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動力電池巨頭$寧德時代 (03750.HK)$正式登陸港交所,摘下今年以來「全球最大IPO」桂冠。截至收盤,寧德時代的港股股價上漲16.43%,股價最高爲311港元/股,而此前公佈H股發售價263港元/股。公司收盤市值1.39萬億港元(約合1.28萬億元人民幣)。
記者在上市儀式現場發現,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香港交易所主席唐家成、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等高層悉數出席,足見對港股引入全球新能源龍頭的重視。

上市表現搶眼
根據股份配發結果公告,本次港股募集資金總額356.57億港元(約合近329億元),提前鎖定2025年港股募資金額之最。
並且,這次港股上市已吸引能源巨頭、主權財富基金、頂級市場機構在內的基石投資者的約204億港元(約合188億元)認購,其中包括中石化、科威特投資局、高瓴資本、高毅資產、未來資產、加拿大皇家銀行等。
港股上市所募資金的90%將投向海外工廠建設,主要用於匈牙利的新能源電池產業基地一期和二期建設。該基地於2022年開始建設,擬投資總額不超過74億歐元(約合600億元),一期預計於2025年建成投產,預計2027年開啓全面運營。
匈牙利項目的該規劃電池產能爲100 GWh,是爲了靠近奔馳、寶馬、大衆等整車廠客戶,更好地響應歐洲市場需求。
近兩年來,寧德時代向海外市場重點發力。創始人曾毓群曾表態,2030年寧德時代要實現50%~60%的全球市佔率,否則公司可能無法生存,而當前寧德時代的全球市佔率是38%。在國內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曾毓群必須開拓更大的海外市場。
自2024年中,曾毓群發佈總裁辦1號文件,被外界認爲是出海動員信。信中提到,曾毓群親自掛帥,全面負責出海業務,四位聯席總裁分別負責海外銷售、海外基建、海外基地運營和海外採購,直接向曾毓群彙報。
寧德時代本次赴港上市可謂極爲迅速,從申報到正式上市僅用時三個多月。寧德時代在今年2月11日正式遞表港交所,並於3月25日獲得中國證監會出具的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4月11日通過港交所聆訊。而自5月12日開啓招股以來,寧德時代在港股IPO的認購熱情持續火爆。
而在5月19日晚間,寧德時代公佈的配發結果顯示,公司全球發售約1.356億股股份,香港公開發售1016.84萬股,國際發售約1.254億股,其中,香港公開發售獲151.15倍認購,國際發售獲15.17倍認購;最終發售價爲每股263港元,全球發售淨籌約353.312億港元。

不過,在寧德時代本次初步發售安排中,絕大部分份額都給到了機構投資者,公開發售份額僅佔7.5%。
事實上,寧德時代今日的上市表現並不讓人意外,一是認購倍數足夠多,二是昨晚的暗盤中,寧德時代已大漲超8%。
按照最新的港股股價來看,其價格已高於A股股價,這在A+H股中並不多見。
而在此前的招股過程中,寧德時代的發行價就不低,相比其他AH股的明顯折價現象,寧德時代預計發售價將不高於263港元。而寧德時代A股5月12日的收盤價爲每股257元人民幣,約合278港元,僅相差不到6%。
對此,此前寧德時代的一家保薦機構人士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定價高低要看怎麼比。寧德時代這幾年股價是有所回落的,跟其巔峰相比,當前的價格是有優勢的。這也是爲什麼會有那麼多資金來申購,不僅是內地資金還包括很多外資,他們都十分看好寧德時代未來的表現。」
陳茂波:寧德時代將提升港股流動性和結構優化
在寧德時代港股上市儀式上,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作爲今年以來全球最大型的新股集資個案,寧德時代成功吸引了全球的注意力,也成爲全球投資者的聚焦點。
陳茂波表示,寧德時代今天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反映了企業和投資者對香港股票市場的信心。今年以來,港股的出色表現、港元的強勢、蓬勃的市場氛圍,也爲新股市場提供了正面的預期。寧德時代的上市把這些正面因素結合得更爲突出,相信能進一步提升港股的流動性,促進市場結構的優化。在目前地緣政治紛繁複雜、各地資金積極做多元化配置時,內地和其他地方的企業利用香港這一上市平台集資壯大發展正值其時。
陳茂波還表示,內地企業正通過香港加速他們的全球戰略佈局。寧德時代作爲全球新能源產業鏈的龍頭,這一次募集所得的資金大概90%左右會用在匈牙利的工廠項目,這種香港集資到支持國際拓展是未來內地企業出海的發展態勢,也標誌着香港以自身所長、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的新里程。
「其實寧德時代在香港已經設立了國際總部和科研中心,把籌融資、國際業務管理、創新人才和研發都匯聚在香港,充分發揮香港國際化和內聯外通的優勢,把業務發展推上新的臺階。」陳茂波指出,未來特區政府和相關機構會繼續努力不懈,吸引更多內地乃至全球的優質產業企業來香港上市、發展和營運,鞏固提升香港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和功能,增強香港金融和創科兩個重要經濟引擎的動力,加速推動香港的高質量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寧德時代本次基石投資者極爲豪華,包含中石化、高瓴資本、科威特投資局、高毅資產、瑞銀、橡樹資本、中國太保、泰康保險、博裕資本、景林資產等,合計認購金額203.71億港元(約26.28億美元),佔募資總額的66%。
在上市儀式現場,中國石化集團資本有限公司董事長周美雲作爲投資者代表在上市儀式上發言表示,此次中國石化作爲寧德時代最大的基石投資者參與上市,既是對寧德時代全球佈局的堅定支持,也是雙方深化產業資本合作的重要體現。雙方將攜手以技術創新推動能源轉型,共同探索新能源與傳統能源的協同發展之路。
公開數據顯示,在寧德時代赴港上市的基石投資者中,中石化(香港)有限公司投資額爲5億美元,與科威特投資局並列成爲投資額最大的基石投資者之一。今年4月,寧德時代與中國石化簽署《產業與資本合作框架協議》,宣佈全面深化戰略合作,共同構建覆蓋全國的換電網絡生態。根據協議,雙方將以「產業+資本」雙輪驅動模式推進換電基礎設施建設,計劃2025年內建成不少於500座換電站,並設定長期目標爲10000座。
曾毓群:港股上市意味着更廣泛融入全球資本市場
作爲寧德時代本次上市的主角,寧德時代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曾毓群在上市儀式上表示,港股上市意味着公司更廣泛融入全球資本市場,也是公司推動全球零碳經濟的新起點。寧德時代不只是一家電池零部件製造商,也是系統解決方案提供者,更致力於成爲一家零碳科技公司。
曾毓群指出,在全球新能源革命的大趨勢下,零碳經濟正快速崛起。如今,公司已基本完成零碳科技佈局。「過去十年,我們投入了超過700億元研發經費,擁有專利及專利申請超43000項,連續五年新增專利數行業第一。同時,我們在全球設立了六大研發中心,不斷探索新手段,提升創新研發能力。我相信,我們將是全球零碳經濟的開拓者。」
同時,曾毓群從三方面介紹了全球零碳經濟的發展趨勢以及寧德時代目前正在做的事:
首先,全球零碳交通,萬億級市場正在爆發。
當前,全球交通體系正在重構,新能源車及換電生態進入爆發階段,低空經濟、電動船舶等新興交通方式也快速發展。面對全球交通變革,寧德時代打造了全球最先進、最全面的產品矩陣。公司不僅能滿足多元化的用戶需求,更是在用創新技術引領用戶需求。
我們也正以車電分離和電池標準化爲核心,推動換電模式發展,促進交通網和能源網的融合,打造從電池製造、使用到回收的全生命週期零碳新業態。就在前天,我們在山西大同正式發佈了標準化換電塊與全場景底盤換電解決方案,力爭在2030年建成覆蓋全國80%幹線運力的重卡換電網絡。在乘用車領域,我們發起「巧克力聯盟」,推動換電新生態落地。
其次,全球零碳電力,從「是否做」走向「怎麼更快」。
據預測,到2050年,全球年用電量將增長75%,未來25年,可再生能源總投資潛力超過10萬億美元。零碳電力體系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面臨巨大挑戰。今年4月的西班牙大停電,暴露出當前電網柔性調控能力較弱、儲能配備不足,尤其缺乏構網型支撐等普遍問題。我們正全力以赴研究零碳電網技術,包括電力電子、柔性調控、虛擬電廠等技術,打造新型零碳電力系統,讓零碳科技惠及千家萬戶。
第三、全球產業新能源化,零碳經濟的最大增量。
目前,全球已有195個國家和地區公佈了碳減排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各國都在加快能源結構轉型。國際能源署預測,2030年起,爲實現「淨零排放」,全球投資每年將達4.5萬億美元。
今年,我們所有電池工廠將實現碳中和。同時,我們對外輸出技術和解決方案,推動鋼鐵、水泥、化工等傳統產業新能源化。我們也在探索一體化零碳解決方案,與多方合作打造零碳島,共建零碳產業園,打造全域零碳示範城市。
招股書顯示,本次募資完成後,寧德時代預計將其中約90%的資金用於推進匈牙利項目第一期及第二期建設。
寧德時代在招股書中表示,歐洲等海外市場的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需求不斷增長,爲更好地響應客戶需求,增強與客戶的合作關係,建立歐洲本地化生產能力對公司國際業務佈局和發展有重要意義。建立匈牙利工廠能夠貼近歐洲主要客戶生產基地,使公司的產品供應和服務更爲靈活和及時,有效保障客戶的供應鏈穩定,提升本地化供應能力。公司已於2022年召開董事會和股東大會審議通過議案,擬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基地分三期投建年產100GWh電池生產線,總投資金額預計不超過73億歐元,總建設期預計不超過64個月。
而交銀國際也表示,港股上市後,寧德時代將成爲A/H雙平台上市企業,可同時吸引中國內地及海外資本,支持海外產能擴張與技術研發;同時可藉助歐洲本地化生產應對貿易不確定性,進一步鞏固其在電池領域的全球龍頭地位,爲中國企業出海樹立新標杆。寧德時代電池技術和全球化佈局引領行業,佈局換電拓展業務,看好公司長期發展。
曾毓群的出海往事
出海,對於曾毓群而言,並非近些年才做的事,早在20年前,他就靠海外大客戶,迅速崛起。
1999年,帶着強烈賭性的曾毓群創辦了他的首家公司,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專注於當時新興的消費電子市場機會,爲大哥大、小靈通、MP3等供應鋰電池。
創立之初,曾毓群就靠和海外大公司合作,把ATL快速做大。那時,鋰電池技術尚且被歐美壟斷,曾毓群就從美國貝爾實驗室買下一項鋰電池技術,還在此基礎上靠自主研發,突破了電池易鼓包的技術難題。憑藉着出色的技術,蘋果公司在2000年初就選定ATL作爲產品的鋰電池供應商,這種合作關係一直延續至今。
2005年,日本TDK集團以1億美元收購ATL的100%股份,曾毓群也進入TDK工作。在跨國公司的工作加深了他對全球市場的理解和國際合作的經驗,同時他還在尋找二次創業的機會。
2011年,國家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頒佈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財政優惠。曾毓群視其爲千載難逢的創業機會,他帶着TDK的3000萬元投資,在他的家鄉福建省寧德市重新創業。這家公司就叫寧德時代。寧德時代主營業務就是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研發、生產和銷售。
和創立ATL後獲得蘋果公司的訂單一樣,寧德時代的大發展首先也得益於一家國際大客戶的認可,它就是寶馬。2012年,華晨寶馬準備推出首款電動車,正尋覓電池供應商,在和日本松下、韓國三星等大公司接洽後,最後還是決定把訂單交給寧德時代。
曾毓群帶着團隊仔細研究了寶馬提供的800多頁德文電池生產標準文檔,並和駐場寶馬工程師深度合作,確保了項目在符合安全和性能要求下,把項目順利交付。
寧德時代一戰成名,也就此在市場上站穩腳跟。此後,在市場一系列助推下,寧德時代在國內越跑越快。這些助推力首先來自比亞迪,國內主要競爭對手比亞迪宣佈生產的動力電池不對外出售,僅供自家車系使用,這給寧德時代讓出了一大塊市場空間。
其次,工信部頒佈的動力電池白名單政策,使得寧德時代獲得政策補貼,且排除日韓競爭對手。
隨着業務不斷開拓,寧德時代的國內客戶名單越拉越長,吉利、東風、廣汽、通宇客車、廈門金龍等都成爲了它的客戶。並且,它的產品品類更豐富,起先推出了碳酸鐵鋰電池,又先後推出了三元鋰電池、鈉離子電池、電池回收服務、換電解決方案、凝聚態電池、儲能電池系統等等。
國內競爭力不斷增強的同時,寧德時代正不斷開拓海外。2014年,它在德國設立公司,之後又在法國、匈牙利、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地開設了不下7家分公司。
並且,它已在德國、匈牙利、美國等地參與建設了超過6座工廠,旨在通過供應鏈本地化,服務當地的重要車企客戶。他的海外車企客戶,包括寶馬、奔馳、大衆、沃爾沃、特斯拉、豐田、本田等十餘家。
2018年,寧德時代登陸A股創業板,並破了兩個記錄。它從提交申請到過會僅用24天,創下當時最快過會記錄,並且此後市值突破1萬億元,成爲創業板首家「萬億市值」公司。最新資料顯示,寧德時代在國內市佔率已居第一,2024年全球市佔率爲38%,也是世界第一。
超100億美元在海外建廠
2024年,寧德時代的營業收入3620億元,是2018年上市以來的首次下滑。但是,公司正通過規模化優勢,持續提升盈利水平,2025年第一季度凈利潤達140億元,同比增長33%。
業內人士認爲,公司營收下降主要源於,廣汽、長安、吉利、奇瑞等整車廠紛紛下場自研動力電池,擠壓了寧德時代的國內市場份額。另外,鋰電池的供過於求,讓電池價格持續下降,也是重要原因。
在營收增長放緩甚至下滑的當下,如何進一步開拓市場,提升寧德時代的市場份額?這是擺在寧德時代面前的難題。對此,曾毓群給出的答案是出海。
從業績看,寧德時代的海外收入份額已達3成:2022年~2024年,公司的海外銷售收入分別爲769億元、1310億元和1103億元,收入份額分別爲23%、32%和31%。看似近兩年的海外收入份額未呈現顯著增長,但是海外仍有較大機會。2024年中,寧德時代就發佈總裁辦一號文,稱海外仍有巨大的市場空間。
2014年,寧德時代在德國設立了第一家海外子公司Com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GmbH(CATG),向出海邁出重要一步。4年後寧德時代在A股上市,之後它就立即在德國圖林跟州埃爾福特市建設了第一個海外工廠。投產後,該廠產能逐漸爬坡,正從14GWh上升至24GWh。
2021年,寧德時代又和匈牙利達成合作,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建設電池工廠。本次投資金額大約不超過74億歐元,年產能100GWh,會成爲歐洲產能最大的電池工廠之一。
匈牙利地處歐洲中心地帶,區位優勢明顯,並且集聚一批奔馳、奧迪等整車企業。同時,該國造車歷史悠久,自1900年代就開始造車,產業配套良好,電池原材料、隔膜及其它輔助材料可在周邊地區採購。
曾毓群就對此表態:「德布勒森工廠能幫助我們更好地響應歐洲客戶的需求,從而加速歐洲電動化轉型,寧德時代的此次投資是公司完善全球戰略的重要一步。」
根據公開消息,港股IPO募集資金的近九成,也將投入匈牙利工廠的建設中。
在宣佈如此大額投資後,寧德時代並沒有停下海外建廠的步伐。2024年末,寧德時代宣佈和歐洲最大車企之一Stellantis在西班牙合資建立工廠,主要向Stellantis供應動力電池,年產能可達50GWh。該項目的總投資額超40億歐元。
相比於在歐洲進行重資產投入建廠的出海模式,出於避開美國通脹消減法案限制及地緣政治風險,寧德時代向美國出海,採用的是技術授權的輕資產模式。它分別向福特汽車和通用汽車等美國車企提供電池技術授權,由上述車企全資持有工廠並負責運營。
除上述提到的工廠,寧德時代還在印度尼西亞、泰國建立了電池工廠、鎳礦廠、組裝廠等。根據公開信息統計計算,寧德時代僅投資設立德國、匈牙利和西班牙三地的工廠,總投資額就超100億美元。
花重金建廠之外,寧德時代近三年的研發支出均超過180億元,着重研發鈉離子電池、凝聚態電池、儲能電池等,這些先進的電池技術正是公司獲得海外大客戶合作的籌碼。雖然鈉離子電池還未在海外推廣,凝聚態電池還處研發中,但是儲能電池在海外市場的表現越來越好,已成爲世界頭部的儲能電池供應商。
即使在海外投資建廠和研發開支均爲「大手筆」,公司的現金儲備充足,目前現金資產已超過3000億元,這爲公司大手筆投資提供了底氣。
歐洲是出海重點
寧德時代的全球新能源車電池市佔率第一,超過第二名LG新能源20個百分點。但是,除中國以外的海外市場,兩家公司的市佔率十分接近,兩家公司的市佔率差距約2%。可以說,LG新能源是寧德時代在海外的最大對手。
在鋰電池領域,LG的起步也很早。早在1999年,LG旗下子公司LG化學就生產出韓國首個鋰電池,而後LG新能源從LG化學中獨立出來,之後又在韓國交易所上市。2016年,LG新能源在波蘭弗羅茨瓦夫建立電池工廠,隨着工廠的產能提升,它目前仍是LG新能源服務歐洲整車廠商的最主要的工廠。
LG新能源在北美佈局得更多。它分別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和密歇根州建有工廠,還在加拿大建設工廠,專門服務北美的整車製造商。
有了扎根當地的本土化供應鏈,LG新能源就和歐美的整車廠客戶建立了深厚的聯繫。近一年,它宣佈了不少國際整車廠的大單。比如,它宣佈將從2026年起從波蘭工廠爲福特在歐洲國家生產的電動汽車生產總計109GWh的電池。
和LG新能源相比,寧德時代的出海算是一位後來者。由於規避地緣政治風險、美國政策限制及LG新能源在北美深度佈局,寧德時代決定將歐洲作爲當前出海的主戰場。本次將IPO募集資金的大部分投入匈牙利工廠建設也印證了這一點。
在歐洲,LG新能源的芬蘭工廠的產能約爲80GWh,並且服務於奧迪、大衆、寶馬等品牌。寧德時代的匈牙利工廠的規劃產爲72GWh。這不僅在產能上和芬蘭工廠不相上下,並且和LG新能源在客戶方面也存在爭奪。
除了新能源車的動力電池外,儲能電池成爲了寧德時代出海的第二增長曲線。公開資料顯示,寧德時代是全球最大的儲能電池製造商。它參與建設了美國德克薩斯州的220MWh儲能項目。
去年,寧德時代推出了Tener儲能系統,宣稱5年內零降解,每20英尺集裝箱容量6.25MWh,受到國際市場廣泛關注。
目前,它已參與美國、德國、韓國等國的大型儲能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