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隨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進入第4年,迄今,仍未見停歇跡象,中華新聞通訊社與中華時報繼續共同推出專題,以饗讀者,從各個方面探討,讓大家瞭解俄烏戰爭怎麼發展、結局如何和這個21世紀的重大事件。
俄羅斯總統普京無視全球譴責和多國制裁,2022年2月24日逕行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作戰,開啟戰爭,引發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歐洲最為慘烈的戰爭,它不僅涉及烏克蘭的存亡與俄國的命運,也被視為一場民主與專制的決戰,戰爭導致雙方上百萬人死亡,並引發歐洲自二戰以來最大的難民危機。普京親自指揮部署的這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進入第1241天。

2025年7月19日最新進展:
戰況
- 俄軍無人機及滑翔炸彈週五在烏克蘭多地造成平民傷亡,其中包括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52歲,火車司機遇難,康斯坦丁諾夫卡66歲婦女在住所內喪生,扎波羅熱州建築工地64歲男子遭滑翔炸彈襲擊身亡。
- 敖德薩市長特魯哈諾夫週六凌晨通報,俄軍對該黑海港口發動大規模無人機襲擊,至少一棟多層住宅樓起火,今晨約有20架無人機同時襲向該市。
- 莫斯科市長索比亞寧表示,俄防空系統週五夜間攔截並摧毀了10架飛往莫斯科的烏克蘭無人機。
- 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亞歷山大·瑟爾斯基稱,其部隊正堅守頓內茨克州東部交通樞紐波克羅夫斯克(該地已承受俄軍數月進攻)及扎波羅熱州新帕夫利夫卡定居點。
- 總統澤倫斯基在表彰守軍時強調,任何「試圖推進並進入烏克蘭城鎮」的俄軍部隊都將「毫無生存機會」。
- 俄控克里米亞當局實施資訊管制以應對烏方無人機、飛彈及破壞行動。俄方任命的克里米亞行政長官阿克肖諾夫稱已簽署法令,禁止媒體及社群媒體用戶發布可能暴露俄軍部署位置或烏軍襲擊細節的照片、影片等內容。
烏克蘭境內工廠遭無人機襲 波蘭控俄羅斯蓄意攻擊
根據波蘭外交部與選舉日報報導,波蘭地板製造商Barlinek集團在烏克蘭文尼察的工廠15日遭俄羅斯無人機襲擊,造成6人受傷,其中2人重傷。波方強烈譴責此舉是蓄意針對平民目標攻擊,並稱事件凸顯俄烏戰火正逐步逼近波蘭邊境。
事件發生於7月15日晚間,俄羅斯向烏克蘭境內發動大規模無人機攻勢。波蘭外交部長席科斯基(Radosław Sikorski)於社群平台發文表示,俄軍無人機攻擊了位於文尼察(Vinnytsia)的Barlinek集團工廠,並引述工廠主管說法指出:「這是一場從三個方向同時發動的蓄意攻擊。」
波蘭外交部發言人弗龍斯基(Paweł Wroński)則向選舉日報(Gazeta Wyborcza)證實,該廠被5架無人機從不同方位襲擊。他表示:「這證明並非誤炸,而是明確針對平民設施。」
烏克蘭文尼察地區檢察官辦公室於16日宣佈,已就俄羅斯此一針對民用工業設施的行動啟動戰爭罪調查。
Barlinek集團為波蘭知名實木地板製造商,其產品銷售至全球75個國家。根據波蘭商業內幕(Polish Business Insider)報導,約40%的Barlinek產品產自2007年開設的文尼察工廠。該公司在波蘭與羅馬尼亞亦設有其他兩座工廠。
這並非俄軍首次襲擊波蘭企業在烏克蘭的設施。2023年9月,波蘭窗戶製造商Fakro位於烏克蘭的一家工廠也曾遭俄羅斯火箭攻擊,當時損失估計達700萬歐元(約2.39億新台幣)。
波蘭外交部長席科斯基強調:「俄羅欺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的罪惡戰爭正步步逼近我們的邊界。」

武器援助
- 澳洲政府宣布向烏克蘭移交M1A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作為價值2.45億澳元(約1.6億美元)軍援計畫的一部分,協助該國抵禦俄羅斯入侵。
- 根據美國媒體通報,美國政府已調整防空系統交付序列,將德國列為「愛國者」飛彈生產線的優先接收者。此舉將使德國得以向烏克蘭轉交兩套現役「愛國者」防空系統。
- 烏克蘭總理尤利婭·斯維裡登科證實,烏美雙方正就美國投資烏本土無人機生產進行深入談判。該協議還將包含美方採購「大批量烏克蘭無人機」的內容。
- 澤連斯基總統在社群媒體透露,與法國總統馬克宏通話時重點討論了飛彈供應及攔截無人機資金問題,特別強調「法方同意增派戰機為烏培訓更多幻影戰機飛行員」。

制裁動態
- 歐盟透過對俄第十八輪制裁方案,重點打擊俄羅斯石油與能源產業。該制裁旨在進一步削弱俄方戰爭經濟基礎。
- 英國對俄羅斯軍事情報總局(GRU)18名軍官及3個作戰單位實施制裁,指控其涉及2022年烏克蘭南部劇院爆炸案(造成數百名平民死亡)以及針對前俄間諜家庭的襲擊(該間諜後於英國遭神經毒劑毒殺)。
-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對歐盟最新制裁表示感謝,呼籲加強對俄懲罰力度。他表示:“這一決定至關重要且及時,特別是當前俄羅斯正加劇對我國城鄉的野蠻襲擊。”
- 俄前總統梅德韋傑夫稱俄經濟將承受歐盟制裁,並誓言加強對烏打擊。印度對歐盟「單邊制裁」表示反對,先前歐盟制裁名單包含位於印度古吉拉特邦的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煉油廠。
- 路透社航運消息人士透露,儘管歐盟實施更嚴格的新制裁,參與運輸獲準俄羅斯石油的希臘油輪業者仍將繼續相關業務。
- 莫斯科負責IT產業監管的議員週五警告,Meta旗下即時通訊軟體WhatsApp極可能被列入俄羅斯限制軟體名單,應做好退出俄羅斯市場準備。

政治與外交
- 克里姆林宮表示,儘管川普在烏克蘭問題上對俄採取更強硬立場,但俄方不認為這將終結美俄旨在修復受損關係的對話。
- 俄方同時同意澤連斯基關於「需為和談注入新動力」的表態。
- 根據週五總統網站發布的法令,澤連斯基任命前國防部長魯斯捷姆·烏梅羅夫出任國家安全與國防委員會秘書,此為烏克蘭政府改組及新總理就職後的最新人事調整。
- 克里姆林宮新聞局稱,普京總統週五與土耳其總統艾爾段通話討論烏克蘭問題。普京表示俄方“致力於透過政治外交途徑解決烏克蘭衝突”,並感謝土方為俄烏雙邊談判提供斡旋。
- 德國總理弗里德里希·默茨對烏克蘭2034年前入盟的可能性表示懷疑,稱其加入時間不太可能影響歐盟截至2034年的中期財政計畫。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先前曾表示,若烏持續改革或可在2030年前入盟。
- 俄偵查委員會週五通報,135人因參與2023年10月達吉斯坦共和國(以穆斯林人口為主)機場大規模反以抗議活動被判重刑。當時數百名抗議者為反對以色列在加薩的軍事行動,衝擊了剛降落特拉維夫航班的馬哈奇卡拉機場。

俄羅斯:交還1000具烏軍士兵遺體給烏克蘭
俄羅斯高階談判官員在社群平台發文表示,俄方根據上月與烏克蘭敲定的和平談判內容,今天向基輔交還1000具烏軍士兵遺體,並表示烏方也交還了19具俄軍士兵遺體。
俄羅斯和烏克蘭先前在土耳其伊斯坦堡(Istanbul)舉行2輪會談,儘管未能在停火方面取得進展,雙方仍針對大規模換俘和交還陣亡士兵遺體達成協議。
帶領俄羅斯談判代表團的克里姆林宮幕僚梅丁思基(Vladimir Medinsky)在社群平台Telegram發文說:「根據(雙方)在伊斯坦堡達成的協議,今天再度交還1000具烏軍士兵遺體給烏克蘭。」他補充說,烏方也交還了19具俄軍士兵遺體給俄羅斯。
梅丁思基另外貼出的幾張照片顯示,多名身穿白色醫療防護服的人員,正在從冷藏貨車後方搬運白色屍袋。
在整個俄烏衝突中,換俘和交還陣亡士兵遺體是雙方少數持續推動的外交成果之一。
儘管面臨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施壓,克里姆林宮仍拒絕停火呼籲;俄烏雙方要針對終止衝突達成共識,似乎還有一段距離。
地區安全情勢
-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表示,俄方將美軍歐洲-非洲司令部司令克里斯托弗·多納休有關「北約能夠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從地面奪取俄羅斯波羅的海飛地加里寧格勒」的言論視為敵對錶態。據相關報道,多納休稱北約具備「超乎想像的快速地面奪取能力」。
- 近三分之一(32%)義大利民眾認為本國將在五年內直接捲入戰爭, 適齡服役人群中僅16%表示願意參軍作戰,社會投資研究中心的調查數據進一步披露。
- 18-45歲義大利公民中39%自稱為和平主義拒服兵役者19%受訪者表示會以其他方式逃避徵兵26%更傾向於義大利政府僱用外國僱傭軍參戰。
分析評論
川普對俄羅斯態度強硬,但他會堅持到底嗎?
馬克西米利安·赫斯
7月14日,美國總統川普暗示,他將大幅改變對俄羅斯對烏克蘭戰爭的應對策略。川普宣布將向烏克蘭增派大量防空部隊。目前,烏克蘭各城市平均每天遭受超過100架俄羅斯無人機和飛彈的攻擊。白宮甚至透露,川普先前曾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通電話,詢問基輔需要哪些進攻武器才能直接打擊莫斯科。
川普也發出了迄今為止最明確的製裁威脅,提議如果克里姆林宮不同意在9月3日前50天內停火,將對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徵收100%的「二次關稅」。但川普的強硬言論遠未起到任何作用。俄羅斯官員對他襲擊莫斯科的說法一笑置之。防空武器的投放或許能降低普京空襲造成的損失,但要達到川普所說的數量,也需要數月時間。
川普的製裁威脅並未引起市場關注,儘管這種限制相當於試圖封鎖世界第三大石油生產國。
然而,川普改變對俄政策並不令人意外。儘管川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烏克蘭和俄羅斯問題上明顯存在個人親和力,但他對美國關鍵戰略利益的看法與普丁截然相反。
川普希望出口更多美國天然氣;普京也希望對俄羅斯天然氣採取同樣的措施,因為他已經失去了歐洲管道市場。川普關心格陵蘭島,因為他意識到北極航線未來的重要性;而對俄羅斯而言,其競爭對手的北極航線是維持中國支持的關鍵因素。普京希望盡可能為俄羅斯攫取烏克蘭的礦產資源;川普也希望華盛頓這樣做。
川普未能兌現就職承諾,在一天之內解決衝突,現在他承認這是誇大其詞。川普長期以來對澤連斯基的敵意——這是川普第一次彈劾醜聞的遺留問題,起因是澤連斯基試圖敲詐拜登競選團隊——在基輔同意與華盛頓就這些礦產達成長期戰略聯盟後,這種敵意有所緩解。
川普雖然姍姍來遲,但終於意識到普京的談判並非出於誠意。基輔和莫斯科在5月和6月的和平談判中沒有任何進展,雙方都只是為了取悅川普,試圖拉攏他支持各自的立場。
川普之所以意識到這一點,或許是因為普京在談判期間提高了要求。他不僅繼續堅持佔領他聲稱已吞併的烏克蘭南部和東部所有地區(儘管從未完全佔領),還補充說,俄羅斯還需要在烏克蘭北部設立一個「緩衝區」。
川普策略的改變迄今收效甚微,原因有二。首先,他對俄羅斯石油關稅的威脅本身並不可信。川普一直對高油價,甚至油價上漲的可能性都極為警覺。在6月對伊朗發動攻擊後,他公開譴責了隨後油價飆升。
但僅靠次要關稅威脅能否奏效也值得懷疑。川普在3月底首次對委內瑞拉石油出口發出類似威脅,儘管委內瑞拉出口下降,但隨著北京擴大採購,委內瑞拉出口已回升。尤其是在中國正與川普進行關稅戰之際,川普甚至已威脅徵收超過100%的關稅,身為俄羅斯最大石油買家的北京不太可能會在意對俄羅斯石油生產的類似威脅。
此外,川普決定拖延威脅,這可能會導致參議院一項對俄羅斯實施額外制裁的法案的通過被推遲,儘管參議院100名議員中有83人共同發起了該法案。參議院和眾議院的共和黨領導層擔心被視為在這個問題上挑釁川普,以免遭到川普的反擊,因為川普要求共和黨在政策制定方面擁有幾乎無所不在的權威和尊重。
然而,儘管川普已讓歐洲同意更公開地承擔其支持基輔的成本——儘管川普聲稱並非如此,但這些成本累計起來甚至在川普第二任期開始前就已經超過了美國——但美國的裝備和技術仍將決定基輔能否抵抗或扭轉局勢。而向烏克蘭提供新武器並訓練其部隊使用這些武器仍需要時間。
川普也必須改變其策略。對俄羅斯施加更大經濟壓力,迫使普京認真談判,並非美國能夠獨自實現的目標。當華盛頓與其盟友和夥伴發生爭執時,要實現這一目標只會更加困難。
關於對俄羅斯石油實施更多限制,川普或許不太可能說服俄羅斯同意,但此類限制可能會促使印度改變做法。在全面入侵之前,印度對俄羅斯石油的購買量微不足道,但如今已成為其第二大市場,印度40%的進口量來自俄羅斯。
印度石油部長哈迪普·辛格·普里上週指出,印度不會改變其做法。他強調,新德里遵守了先前的限制措施,包括石油價格上限。該上限由拜登政府與七國集團盟友於2022年共同製定,旨在維持俄羅斯石油供應,只限制其由此獲得的收入。他們也像今天的川普一樣,對市場擾亂保持警惕,拜登的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甚至明確支持該機制,認為其可以為印度和其他發展中市場爭取到石油「交易」。
但該部長確實指出,如果就轉移俄羅斯石油購買達成國際協議,那麼新德里可能會改變其做法。
如果川普希望他對莫斯科的威脅可信,他就必須採取多邊方式。
有些措施很容易做到。由於川普政府迄今拒絕進一步製裁,布魯塞爾和英國政府已率先瞄準俄羅斯旨在逃避制裁和價格上限的“影子艦隊”,並製定新的製裁方案,包括提議調整油價上限,以便在油價疲軟時進一步降低上限。過去六個月,歐盟已達成兩項制裁方案,第二項已於7月18日達成,川普應該迅速效法他們的措施。
如果歐洲也能被說服支持對俄羅斯石油購買者徵收二級關稅或其他制裁,那麼這項措施也更有可能奏效。
此外,川普還可以將俄羅斯主要的液化天然氣(LNG)出口商諾瓦泰克(Novatek)列入黑名單,以此來限制俄羅斯額外的液化天然氣出口。歐洲目前還不願走那麼遠,只是要求明年年底前逐步停止購買。但由於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市場規模遠小於石油市場,美國先前對俄羅斯液化天然氣計畫的製裁已被證明更難規避。
普京發動戰爭的代價,以及他為報復其侵略行為而對俄羅斯實施的種種制裁,最終導致俄羅斯經濟陷入困境。據報道,俄羅斯各銀行正在就國家救助條款進行初步諮詢。
但就在這種困境中,俄羅斯首次聲稱佔領了烏克蘭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地區的一個城鎮——基輔否認了這一說法,而該說法尚未得到證實。川普如果改變抵制烏克蘭襲擊克里姆林宮能源資產的立場,就能對戰爭進程產生更重大的影響。
川普可能已經宣布了對俄羅斯的新方針,但這是否超越單純的言辭,將取決於他是否願意與合作夥伴和盟友合作,並承認這種壓力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