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名立法委員及新竹市長高虹安罷免案今天舉行,根據最新的開票結果,沒有任何罷免案通過。其中,同意票達原選區選舉人總數1/4以上有:王鴻薇、李彥秀、徐巧芯、葉元之、羅廷瑋、傅崐萁、鄭正鈐。藍白兩黨晚間指出,是台灣人民的大勝利,要求賴清德總統為惡罷出面道歉;賴清德則感謝公民力量,重申執政團隊責任,並期待朝野政黨攜手努力,團結向前。外媒分析,這顯示民進黨錯失重掌立院多數席次的機會,且未能化解國會朝野對立僵局。
罷免案通過門檻為有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且同意票達原選區選舉人總數1/4以上。
第11屆立法委員及新竹市第11屆市長罷免案今天上午8時到下午4時舉行投票,並在投票結束後隨即開票,整體平均投票率破5成。
根據中央選舉委員會晚間統計資料,王鴻薇、李彥秀、徐巧芯、葉元之、羅廷瑋、傅崐萁、鄭正鈐同意票數達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1/4門檻,但因不同意票大於同意票而未通過。
王鴻薇去年當選票數為10萬5050票;這次罷免案投票率為59.59%,同意罷免票數為7萬6463票、不同意票數為8萬6311票,同意票數占原選舉區投票人總數比率27.87%。
李彥秀去年當選票數為11萬2743票;這次罷免案投票率為59.14%,同意罷免票數為7萬8560票、不同意票數為10萬5169票,同意票數占原選舉區投票人總數比率25.19%。
徐巧芯去年當選票數為8萬9727票;這次罷免案投票率為59.98%,同意罷免票數為6萬2633票、不同意票數為7萬5401票,同意票數占原選舉區投票人總數比率27.10%。
葉元之去年當選票數為7萬8134票;這次罷免案投票率為56.68%,同意罷免票數為6萬3357票、不同意票數為6萬6917票,同意票數占原選舉區投票人總數比率27.42%。
羅廷瑋去年當選票數為10萬3630票;這次罷免案投票率為58.14%,同意罷免票數為7萬4012票、不同意票數為8萬6422票,同意票數占原選舉區投票人總數比率26.68%。
傅崐萁去年當選票數為6萬8786票;這次罷免案投票率為60.10%,同意罷免票數為4萬8969票、不同意票數為6萬5300票,同意票數占原選舉區投票人總數比率25.59%。
鄭正鈐去年當選票數為9萬2014票;這次罷免案投票率為59.00%,同意票數8萬9970票,不同意票數11萬9305票,同意票數占原選舉區投票人總數比率25.20%。
在整體投票率方面,除了丁學忠、黃建賓罷免案投票率約49%外,其餘罷免案投票率都突破5成,傅崐萁案投票率更衝破6成。
與過去通過的市長與立委罷免案相比,2020年前國民黨高雄市長韓國瑜罷免案投票率為42.14%,同意票數為93萬9090票,不同意票數為2萬5051票。2021年前民進黨立委陳柏惟罷免案投票率為51.72%,同意票為7萬7899票,不同意票為7萬3433票。
中選會將在8月1日審定公告罷免結果。罷免案未通過者,到立委任期結束前,任何人都不能再對他提出罷免。
第二波罷免投票共7案,將在8月23日登場,包括國民黨立委馬文君、游顥、羅明才、江啟臣、楊瓊瓔、顏寬恒、林思銘,同一天還有核三重啟公投。

賴清德盼朝野團結、藍白籲為惡罷道歉
罷免大失敗,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晚間召開記者會指出,所有台灣人民選擇安定,政府應該做事,不是搞惡鬥。今天不是任何政黨的輸贏,而是台灣人民的大勝利,呼籲賴總統站出來,衷心向人民道歉,好好反省檢討。
民眾黨主席黃國昌晚間表示,民進黨推動大惡罷,造成台灣巨大撕裂,請民進黨主席、總統賴清德立即出面向全體人民道歉;行政院長卓榮泰內閣嚴重違反行政中立、濫用行政資源助攻大惡罷,應立即解散下台全面重組。
立法院長韓國瑜今天晚間在臉書發文指出,謝謝大家這段時間裡保護民主的堅持與信任,謝謝選民的智慧和勇氣,國民黨和民眾黨的縣市長、立委們辛苦了。
台北市長蔣萬安今天晚間與王鴻薇、徐巧芯、羅智強、李彥秀、賴士葆等立委向選民鞠躬致謝,感謝投票民眾體現台灣民主實踐過程及展現台灣人最可貴價值。
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晚間說,這並非政黨對決的選舉,也不能被矮化、簡化為政黨之間的勝負,而是偉大公民力量的展現;民進黨虛心接受結果,會更審慎反思社會的反應,儘速調整步伐,努力回應人民期待。
罷免領銜人之一的聯電創辦人曹興誠今天晚間表示,這次罷免結果不如預期,主因是中共對台灣長期滲透、分化、統戰的程度,遠大於想像;另一個原因是在藍大於綠的選區攻堅,當投票率高,拚不過藍營基本盤的動員。
賴清德總統晚間透過臉書發文表示,對於投票結果,大家都應該尊重接受。他深深感謝公民的力量,「你們的力量,沒有白費」。執政團隊的責任是持續堅定沉著、為人民打拚,堅持國家利益,讓國家繼續前行。他也期待朝野政黨攜手努力,團結向前。
行政院晚間指出,依照憲法規定對立法院負責,做為憲政機關,行政院的責任就是守護憲法,也希望朝野政黨不分立場,一起守護民主自由的憲政體制。
對於罷免後對政局的影響,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表示,未來執政會更辛苦,但就是要更努力,希望在野不要錯誤解讀今天的投票結果,期待行政團隊要多發一點政策好球,而非疲於奔命做防禦。
此外,工商協進會表示,尊重民主機制下的民意選擇,並呼籲各界理性看待投票結果,回歸政策與制度正軌,避免政治對立長期化,影響治理效能與投資信心,期盼朝野政黨同舟共濟,確保政府決策不中斷、經濟發展不受阻。
前總統蔡英文晚間透過臉書發文表示,罷免投票結束,她要謝謝這些日子在街頭上奔波的志工,謝謝特地從國外飛回台灣行使公民權的朋友,以及在機場的「接機超人」。無論結果如何,公民發起的這場民主運動,都是台灣民主史上最重要、最值得記錄的一步。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團結;為了珍貴的民主、自由,為了確保小小多山的國家能繼續穩健前進,「我希望今天的投票之後,大家能夠繼續支持賴總統與執政團隊」。
外媒:未能化解國會朝野對立僵局
美聯社報導解讀,這讓部分民眾對民進黨扭轉立法院權力平衡的希望落空。
8月23日還有第二波罷免投票,另外7位國民黨立委屆時也將接受民意檢驗。若8月罷免案結果也對民進黨不利,意味總統賴清德政府在2028年大選前會持續面臨立法院的強大阻力。
彭博(Bloomberg News)報導,選民一面倒選擇「不同意」罷免,在野陣營因此守住立法院過半數席次,賴總統所屬的民進黨則遭受挫敗。
報導還提到,罷免失敗意味關於預算、國防、大法官人事等各種議題的激烈政治對抗可能仍會持續。
另據法新社報導,官方計票結果顯示,台灣選民今天不同意24位國民黨立委的罷免案,對民進黨想掌控立法院的期望造成打擊。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南樂(Lev Nachman)告訴法新社:「這實際表明,在2024年選出這些立委的民眾,確實對自己的選擇感到滿意。」
路透社指出,這次罷免案的結果對民進黨造成打擊,錯失重塑立法院結構和重掌立院多數席次的機會。
民進黨去年贏得總統大選,但未能保住立院多數席次,在野陣營於過去1年多大展身手,挾人數優勢通過民進黨政府反對的法案且凍刪預算。
日本共同社報導,雖然公民團體主導罷免行動,意圖化解國會朝野對立僵局,但最終未能成功。這對賴政府來說,是一次重大打擊。
報導稱,這是台灣史上首次大規模罷免行動,民進黨原本希望在罷免成功的選區進行補選時贏得至少6席,進而取得國會過半席次。不過,儘管第二波針對7人的罷免投票預定8月23日舉行,但國會朝小野大的局面實際上已難以改變。
未來,賴政府在國會中遭在野陣營削減或凍結包括國防預算在內的預算案,以及否決人事任命案,將面對艱難的施政局面。
「每日新聞」分析,今天結果出爐後,料將加強國民黨聲勢,這不僅將影響台灣內政,也可能牽動中國與美國之間的關係。
學者:未來政局艱困、朝野和解有必要
學者認為,可預測未來政局將更形艱困,行政立法恐持續對撞,面對美國關稅壓力與國際局勢,執政黨除要更謹慎應對,適度的朝野和解還是有必要,並提出共同合作方案。
24位國民黨立委以及停職中的新竹市長高虹安罷免案全數不通過,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王宏仁表示,24位立委如同拿到「無敵星星」,未來再對抗政府與執政黨時會更有底氣與態勢,且可能會訴求獲得選民認同其行為,執政黨在應對時需要更加謹慎,也要避免議題被過度操作。
王宏仁說明,未來國民黨與民眾黨應會以立委席次優勢,形塑朝野對決,對民進黨而言,適度的朝野和解還是有必要。民眾通常不會細究法案在立院是受到杯葛、還是其他原因而導致未能三讀通過,多只會歸咎於執政黨未與在野黨溝通協調,且面對美國關稅壓力與國際局勢,民進黨勢必須對在野黨釋放善意,提出共同合作方案。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兼任副教授陳文甲指出,民進黨無法翻轉立院劣勢,使得重大政策如國防預算與國會改革難以推動,朝野需重新建立協商機制,而國民黨與民眾黨在罷免案中展現策略協作,有望延續至未來選舉與法案攻防,形成制衡民進黨的重要力量。
東吳大學法學院暨法律學系教授張嘉尹認為,可預測未來政局將更形艱困,行政立法持續對撞,若要解決憲政僵局,成本最低情況就是憲法法庭硬起來,宣告新版憲法訴訟法違憲,但目前民氣難測,須看大法官是否有勇氣認知他們對台灣民主的責任。
中央社透過YouTube平台推出選舉直播節目,邀請文化大學教授曲兆祥、東海大學教授邱師儀解讀開票結果背後的政治脈動。
曲兆祥表示,對民進黨來說,朝小野大是一個現實,因此他不斷呼籲總統賴清德要跟在野黨協商,當賴總統誠懇地找反對黨協商,相信中間選民會看在眼裡。
曲兆祥重申,執政當局要出面做社會彌合、重新團結的工作,因為每選舉一次,社會就會撕裂一次,這對整體國家意識的形成沒有幫助。
邱師儀認為,這次的結果對民進黨政府來說是很大的重擊,現在需要社會有一個重新的對話,藍白要哀矜而勿喜。
這一波罷免投票結束後,8月23日還有7位國民黨立委的罷免案投票。邱師儀指出,這次的結果,罷團一定會受到影響、氣餒,而且第一波都沒有罷免成功的狀況下,第二波會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