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富有餘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424)
艾 慧
知足富有餘,問窮疑生慧。
心勝競蘊贏,自尊格彰魅。
2024.02.17
微言大義蘊乾坤——呂國英哲詩《箴言四句》精妙賞析
呂國英先生此四句短詩,僅二十字,卻如精金美玉,字字珠璣,閃耀著深邃的東方智慧光芒。它非關風月,不詠山水,直指人心,是凝練至極的哲理箴言,為現代人紛擾的心靈提供了一劑清明的良方。
逆向破執,洞見真諦
詩之開篇,“知足富有餘”,便如驚雷破空。世人汲汲營營,常以物質豐盈為富。詩人卻一語道破:精神的“知足”方是至高的“富有”。一個“餘”字,妙不可言——它非拮据後的無奈,而是洞悉生命本質後,內心充盈、從容自在的豐沛盈餘。此句直擊物欲橫流之弊,宣導向內求索的心靈富足。
“問窮疑生慧”更顯辯證鋒芒。“窮”非僅指困窘,更是認知的邊界、求索的起點。“疑”非消極否定,而是積極探究、敢於叩問的勇氣。詩人斷言:智慧的火花,恰恰在困境的砥礪與不懈的追問中迸發。此句為所有探索者點亮心燈,困境非絕路,疑竇孕真知。
心勝為基,格魅自彰
後兩句轉向人格力量的鍛造。“心勝競蘊贏”,寥寥五字,道盡競爭真諦。外在的角逐(競),其勝敗(贏)的根源,深藏於內心的強大(心勝)。心態的制高點,方能孕育最終的勝利。它超越了技巧與資源的比拼,直指精神力量的較量,強調“內聖”方能“外王”的根本之道。
“自尊格彰魅”則將魅力之源歸於人格根基。真正的吸引力(魅),非來自浮華外飾,而是源自內在的“自尊”及其所彰顯(彰)的“人格”(格)光輝。人格如根,自尊如幹,魅力則是自然綻放的花朵。此句警醒世人,修養內心、持守尊嚴,方是魅力不衰的永恆法則。
辯證統一,精神導航
全詩四句,句句精警,構成一個內在精神修煉的完整閉環——
知足(心境)→ 真富(境界);問窮(行動)→ 生慧(成果);心勝(內核)→ 蘊贏(外顯);自尊(基石)→ 彰魅(綻放)。
它深刻揭示了表像與本質、困境與機遇、內在與外在之間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詩人並非簡單地否定物質、競爭或外在表現,而是指引我們穿透浮華,回歸心靈的根本,以強大的精神力量駕馭外部世界。
雅俗共賞,字字千鈞
此詩魅力,在於其至簡至深。語言如古箴言般凝練,五言句式鏗鏘有力(“富有餘”、“疑生慧”、“競蘊贏”、“格彰魅”),動詞(有、生、蘊、彰)精准傳神,名詞皆為高度凝練的核心概念。即使文化背景不同的讀者,也能從字面感受到其力量。
它“俗”在直指人心痛點:何為富?如何贏?魅力何來?困惑何解?這些都是普羅大眾的日常之問。它“雅”在哲思深邃雋永,寥寥數語,道盡修身、處世、明理的大智慧,其內涵足以讓學者反復咀嚼。如白居易作詩求“老嫗能解”,此詩亦可達至“童子可誦,智者長思”的境界。
呂國英這四句箴言,是獻給浮躁時代的一盞精神明燈。它不提供速成的技巧,卻揭示了通往富足、智慧、成功與魅力的根本路徑——向內求索,修養心性。在“知足”中體味豐盈,在“問窮”中砥礪智慧,以“心勝”駕馭競爭,憑“自尊”鑄就魅力。這二十字,如四粒智慧的種子,播撒心田,足以滋養一生,在紛繁塵世中,為我們錨定內心的羅盤,活出真正富足、智慧、有尊嚴且充滿魅力的人生。其價值,遠超其篇幅,值得常誦深思。
附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