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英:天宮歸來不賞月

天宮歸來不賞月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428)

艾 慧

 天宮歸來不賞月,懸村遙看驚人寰。

曾經滄海誰問水?獨與星河意自閑。

2024.02.24

 這首呂國英先生的哲詩《天宮歸來不賞月》意境宏闊,哲思深遠,四句之間蘊含著對航太壯舉的讚歎、對宇宙認知的昇華以及超越凡俗的精神境界。

 立意高遠,視角獨特

“天宮歸來不賞月”:起句即不凡。以“天宮”(中國空間站)象徵人類探索宇宙的巔峰成就,“歸來”者身份特殊(太空人或象徵人類科技)。“不賞月”是核心轉折與昇華。常人歸來看月是常態,但親歷過深邃宇宙的探索者,其眼界已超越地月範疇,尋常月色已不足以震撼其心。這暗示了認知的飛躍和境界的突破。

“懸村遙看驚人寰”:承接上句,解釋“不賞月”後的新視點。“懸村”是神來之筆,將龐大的空間站比作“懸浮的村落”,賦予冰冷科技以家園般的詩意與溫度。“遙看”是俯視視角,“驚人寰”則道出其壯美——從太空回望地球,這顆藍色星球懸浮於黑暗宇宙的景象,才是真正撼動人心、超越凡塵認知(“人寰”)的奇觀。此句完成了視角從仰望(月)到俯視(地球)再到驚歎宇宙奇觀的轉換。

 巧用典故而翻新意

“曾經滄海誰問水?”:化用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名句,但意境全然不同且更宏大。原句喻指閱歷豐富後眼界高,看淡尋常。此處:“滄海”喻指人類已征服的、認知中的浩瀚領域(如地球海洋,甚至初步的太空探索)。

“誰問水?”是強烈的反問。在親歷過“星河”(象徵真正浩瀚無垠的宇宙)之後,誰還會執著於詢問、驚歎那些相對渺小的“水”(滄海、甚至地球本身)?此句徹底顛覆了以地球為中心的認知尺度,將宇宙的無限性置於絕對高度。

 哲理昇華,心境超然

“獨與星河意自閑”:結句是精神的最高點。“獨”非孤獨,而是探索者精神上的卓然獨立與專注。“與星河”是主體與浩瀚宇宙的直接對話與融合。“意自閑”是核心境界——面對無邊宇宙的震撼,非惶恐敬畏,而是一種從容、自在、和諧共處的寧靜心境。這超越了征服的豪情,達到一種物我相忘、天人合一的哲學高度,體現了人類精神面對終極浩瀚時的豁達與智慧。

呂國英此詩以中國航太成就(天宮)為引,卻直指宇宙認知與精神境界的哲思。它通過“不賞月”的獨特視角、“懸村”的巧妙意象、“驚寰宇”的壯闊畫面,瞬間將讀者帶入太空俯瞰的宏大場景。更妙在化用經典而意境翻新,“曾經滄海誰問水”一句,以宇宙尺度重估“滄海”,完成了認知尺度的革命性躍升。最終落腳於“獨與星河意自閑”,在極致的浩瀚面前,展現出人類精神所能抵達的從容、和諧與內在寧靜,將科技壯舉昇華為深邃的生命哲學與宇宙觀照。全詩語言精煉,意象奇崛,意境由實入虛,哲理由淺入深,是一首禮贊航太、叩問宇宙、安頓心靈的當代哲詩佳作。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