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輝話語:風雨故人照肝膽

今日香江,颱風鎖城。維多利亞港雨幕如織,街巷人車寥落。然天地雖晦,人心向暖,一日之內,三度見證“風雨故人來”之真義,更添宗親相護之溫情,令人感佩尤深。

晨午之交,萬麗海景酒店滿福樓內茶煙嫋嫋。廈門宗親曾通會長攜家人,不懼風浪阻隔,自鷺島(廈門)橫渡溟渤而來參觀在會展中心舉行的畫展,與香港曾豪共聚。窗外雨急風驟,盤中點心精巧,言談間家國情懷與血脈溫情交融。待聞我新愈,即贈漳州金線蓮、新會陳皮以養元固本。藥香縷縷,沁潤心田。此非僅本草之饋,實乃《孟子》“仁者愛人”之躬行——風雨兼程,贈藥傳情,此第一重“故人來”。臨別揖手,曾通會長複頂風冒雨乘船赴珠海,其赴義之誠,令人動容。更見曾豪宗親體貼入微,知我體弱未痊,風雨中路險難行,遂命安車相送,直抵銅鑼灣工作室。車輪碾過積水的街道,窗外雨線如織,車內暖意融融,此間深意,恰合《禮記》“君子貴人而賤己,先人而後己”之禮髓——風雨護行,仁禮相濟,情誼愈顯珍貴。

午後銅鑼灣工作室,驟雨叩窗。恰逢一位曾遊學北京美國的年輕媒體才媛如約而至。縱風雨如晦,未阻其踐諾之心。其論媒體生態“大屏化小屏”之變,洞見如光,為吾《中華時報》數位化轉型破開迷霧。此非《禮記·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生動演繹?風雨無阻,傳智啟新,此第二重“故人來”。

至若華燈初上,銅鑼灣湖南味館。曾氏宗親智勇與商界翹楚寶侕,更邀得兩位深圳金融專家,破羅湖煙水,越狂風驟雨,跨境而來。席間新疆俊彥,以留美之資歷、掌廣州珠江投資之經驗,析融資借貸如庖丁解牛;巾幗企業家則以實戰案例,明上市通途之幽微。所論皆深契《論語》“見利思義”之訓,於資本浪潮中樹道德桅杆。風雨兼程,授業解惑,此第三重“故人來”。

《論語》有雲:“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颱風困城,本似天地閉鎖。然曾通會長自閩海踏浪而至,曾豪宗親雨中護行以安車,深圳賢達冒雨越關而來,更有媒體才俊履約不渝——諸君皆以行動詮釋“風雨故人”之重:

其行也,踐《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之誠——縱天時不濟,然信諾如山,必赴約守義;

其情也,彰《禮記》“禮尚往來”之溫潤與“貴人賤己”之仁厚——風雨愈疾,情誼愈熾,關愛愈切;

其道也,合程顥“誠者天之道,敬者人事之本”之哲思——以虔敬之心穿越風雨,終成師道傳承。

哲思結語:

維港雨簾作幕,颱風呼嘯為弦。當曾通會長的舟楫劈開混沌濁浪,當曾豪的安車護我穿行風雨迷途,當深圳雙傑的身影踏破羅湖煙水——他們不僅帶來智識甘露,更以血肉之軀鑄就“風雨故人”的鮮活豐碑。此間肝膽,照見儒家“仁、義、禮、智、信”五常彙聚之光;此日師緣,印證古訓“患難見真情,風雨識故人”的不刊之論。縱天地逆旅,風雨無常,然此心光明,步步生蓮,終將繪就穿越迷障的永恆星軌。那風雨中安車的軌跡,已默默鐫刻下“裏仁為美”的當代注腳。

2025.8.5夜於香港

作者:曾曉輝,天體物理學博士、雕塑家,中華報業集團及中華時報傳媒集團創辦人。他於2000年創辦廣州新世紀藝術研究院,2009年在香港創辦《中華時報》,2012年創辦《中華新聞通訊社》和《中華攝影報》,並於2017年在倫敦創辦英國《中華時報》。他還是《中華電視》及世界華人流行音樂聯合會的創始人之一。

目前,曾博士擔任香港美術學院及香港藝術研究院的教授與院長,同時擔任粵港澳大灣區藝術聯合會主席、中華科技協會和世界監督學會會長,以及多所大學的兼職教授。他曾在中國大陸的相關機構(包括廣州市政府、廣州馬會、廣東省鐵路監理、廣東省演出協會、廣東省南越國文化研究院)等擔任高級職務。其藝術作品廣泛分佈於全球,已被多家美術館和博物館收藏。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