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中新社
中新社北京9月5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幾天前在中國香港發佈2025年全球百強創新集群排名,中國以24個創新集群上榜連續第三年位居全球第一,備受關注。
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5日在北京舉行9月例行新聞發佈會,該局新任新聞發言人、辦公室副主任杜玉首次亮相,他在回答中新社記者提問時,對中國創新集群何以連續三年位居全球第一予以解讀。

9月5日,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新任新聞發言人、辦公室副主任杜玉首次亮相,主持新聞發佈會並回答記者提問。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杜玉指出,今年全球前十位的創新集群中,中國占三席,分別排名第一、第四和第六位。其中,深圳—香港—廣州集群首次名列榜首。中國能够取得這份亮眼的成績單,得益於國家對創新的高度重視、創新投入的持續增長、知識產權保護環境的日益優化,以及各類主體創新能力的不斷提昇。
從創新投入看,2024年,中國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突破3.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3%,投入總量穩居世界第二,投入強度達到2.68%,超過歐盟國家平均水平。
從保護環境看,中國知識產權法律法規日益完善,保護體系更加健全,2024年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達到82.36分,再創歷史新高。
從創新能力看,截至2025年6月,中國國內有效發明專利總量達到501萬件,其中,國內擁有有效發明專利的企業達到52.4萬家,擁有的有效發明專利數量達到372.7萬件,企業創新主體作用進一步凸顯。
同時,中國高校和科研機構以產業需求為導向加快推進專利轉化運用,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專利轉讓許可備案次數累計達12.7萬次,一批高價值專利在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場景中加速落地。
自2017年以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每年對全球經濟體的頂層創新能力進行評價,主要根據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量、科學論文發表量,以及新增的風險資本交易量三項指標來進行創新集群排名,確定全球最活躍的科技活動聚集地區。
杜玉表示,中國上榜的創新集群,在推動創新與產業融合、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方面發揮龍頭作用,為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引擎,構成國家創新生態系統的重要支柱。
以深圳—香港—廣州集群所在的粵港澳大灣區為例,2024年,三地發明專利授權量共計11.3萬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達1.9萬件,分別佔中國國內總量的12.1%、27.5%。今年前六個月,三地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已超1萬件,同比增長30.7%,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勢頭。這裡活躍的創新生態也吸引大量高科技企業和高素質人才匯聚,為區域創新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和活力。
杜玉說,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此次選擇在中國香港發佈世界百強創新集群排名,充分體現了粵港澳大灣區在全球的影響力,也再次印證了中國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快速進步,具有重要意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