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酒早已稠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546)
艾 慧
老酒早已稠,玄友何處憂?
莫忘約醉日,未竟尤不休。
2023.08.04
老酒稠時見深衷
——呂國英哲詩《老酒早已稠》中的時間與追尋
呂國英先生的四行小詩,像一枚被歲月包漿的溫潤玉石,握在手中能感知時光的重量,貼在耳邊可聽見永恆的潮聲。這二十個字裏,藏著中國詩學最動人的密碼——將哲學的玄思融於日常的意象,讓永恆的追問棲息在當下的杯盞之中。
“老酒早已稠”,起筆便是時間的藝術。酒液在陶壇中無聲陳化,水分漸逝,精華愈濃,恰似人生閱歷沉澱後的精神結晶。一個“稠”字,既道出物質的轉化,更暗喻生命的醇化——時光剝奪了鮮烈,卻贈予了深長。而“玄友何處憂?”的陡然轉折,將具象之酒引向浩瀚之思。玄友者,可解為智慧之友、哲思之伴,亦可是詩人內心另一個自己。這一問,問的是天地逆旅中靈魂的棲居,問的是浮世紛擾裏心憂的歸宿。
三句忽憶前約——“莫忘約醉日”,仿佛時光深處傳來的鐘聲。醉非俗世酣飲,而是精神層面的沉醉,是與真理、與美、與永恆相契的狂熱時刻。末句“未竟尤不休”如金石鏗然,五字道盡生命的態度。這五個字與首句“老酒早已稠”形成深邃的張力:老酒是時間的沉澱物,是過往的結晶,自帶靜默與圓滿;而“未竟不休”則是面向未來的號角,是生命不息的湧動。這一靜一動,一圓一缺,構成了生命最深刻的矛盾與動力。
呂國英此詩,妙在將中國詩學的比興傳統與哲學追問完美融合。老酒為興象,玄友為哲思,醉約為契悟,未竟是修行。它描繪的是一種智者的生命狀態:歷盡千帆,內心已如陳酒般醇厚豐盈,卻依然保有一份少年般的赤誠。這是“知天命”後的“盡人事”,是真正的成熟與年輕、厚重與輕盈的合一。
這首哲詩告訴我們:最深的智慧往往藏在最樸素的語言裏。當我們在喧囂時代感到迷茫時,或許該啟一壇精神的陳釀,在與古今玄友的對話中,尋找那份“未竟尤不休”的勇氣。願我們都能品咂這杯稠酒,在時光的沉澱中不忘熱望,在永恆的追問裏繼續前行——為那些美好的、未竟的事業,永遠不休。
附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