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英:閑魚戲上鉤

閑魚戲上鉤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547

帝園新雨後,天氣早來秋。

翠鳥啼聲遠,幽徑碧香透。

湖光和妙色,鴛鴦蕩輕舟。

隨與釣翁笑,閑魚戲上鉤。

2023.08.20

心駐帝園,秋波不驚

——呂國英哲詩《閑魚戲上鉤》中的物我之境

呂國英先生的這首五言詩,寫於2023年新秋時節,以四十字勾勒出一幅動靜相生的帝園秋景圖。詩中無艱深語,無斧鑿痕,卻於質樸清麗的筆觸間,透出禪意與哲思。讀此詩,仿佛跟隨一位隱士的步履,步入一方雨後帝園,心駐其間,秋波不驚。

帝園新雨後,天氣早來秋”,起筆以白描定調。雨洗塵寰,秋氣初透,既點明時序更迭的必然,又暗喻心境澄明的新境。一個“早”字,不著悲秋之色,反見靜觀之趣,已顯詩人超然物外的觀照姿態。

翠鳥啼聲遠,幽徑碧香透”,以通感之法織就聲色交響。鳥鳴穿透空寂,碧香沁入幽徑,視覺與聽覺在虛實間交融。翠鳥未必真遠,實因心境空靈而覺天地遼闊;碧香何以能透?皆因雨滌萬物而顯生命本真。詩人以筆為篙,輕點這湖光秋色,漾開的不是水波,而是層層心波。

頸聯轉寫湖光和妙色,鴛鴦蕩輕舟”。“和”字極妙,光色相融處,正是自然之大美無言;“蕩”字亦精,扁舟自橫時,恰見眾生之悠然自得。鴛鴦戲水本尋常,詩人卻窺見天地和諧的道法,舟蕩湖心而不擾波瀾,恰似智者處世而不滯於物。

隨與釣翁笑,閑魚戲上鉤”最堪玩味。垂釣本是刻意之舉,卻化作相視一笑的默契;魚兒本應避鉤求生,反成遊戲其中的靈物。這哪里是魚戲鉤?分明是心戲塵俗。這種反向書寫顛覆了功利邏輯,暗合莊子“魚樂之辯”的哲思——並非魚兒願上鉤,而是觀者心已忘鉤,方見萬物自在天成。得失之念至此蕩然無存,只剩一片天真與自然相融的會心。

全詩如淡墨寫意卷,無一句說理而理趣自現。詩人以物觀物,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達到天人合一的化境。它不試圖告訴我們何謂放下,而是直接將我們帶入一個已然放下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裏,秋不來早,雨不催涼,萬物如其所示,自在顯現。

呂國英先生借古典詩境,傳遞了現代人渴望的精神返鄉——當我們放下執念與追逐,閑觀一葉落,靜聽一鳥鳴,哲學就在這日常之中生生不息。詩終而意未絕,那只戲鉤的閑魚,仍在每個讀者心湖中游蕩,讓我們照見自己心中那片久違的、無憂的帝園。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