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至盛草木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565)
艾 慧
罕至盛草木,傲果翹高枝。
野采追秋杪,遠鄉醉迷離。
誰解如緣妙,君問不約疑?
2022.10.31
詩心與天心的相遇
——呂國英哲詩《罕至盛草木》賞析
呂國英先生的這首小詩,是一扇窗,透出的是天地間不言而大的美與哲思。
詩題未立,反顯開闊,恰似其意境——無界無疆。起筆“罕至”二字,便將讀者引離凡塵喧嚷,置身於一片自在自為的原始之境。草木“盛”,非為悅人,乃是生命最本真的蓬勃;“傲果”垂枝,亦非倨傲,而是天地孕育的豐饒與自信之姿。這並非人觀風景,而是萬物靜觀自得,仿佛闖入一個無人驚擾的、圓滿自足的道場。
詩人的步履“追秋杪”,醉意“遠鄉迷離”,這追尋與沉醉,非為獵奇,實為一種精神的還鄉。在時空的深遠處,他與一片混沌的、未被標籤化的美猝然相遇,心神俱醉,物我兩忘。這“迷離”二字,妙不可言,是景的朦朧,亦是心魂被自然滌蕩後的陶然與澄明。
末兩句的叩問,如空穀回音,將詩意推向高潮。“如緣妙”,一個“妙”字道盡自然化育與人間際遇的無心之美、不可言說之秘。而“不約疑”,則是對這份“妙”最智慧的回應——真正的知音,何需約定?最深切的領悟,往往就在這不言不思、心領神會的刹那之間。
全詩寥寥數語,無一生僻字,卻編織了一個深邃的意境。它寫的是採擷秋光,見的卻是中國哲學中“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呂國英先生以詩為舟,渡我們至一片精神淨土,讓我們恍然悟得:至美在罕至之處,至理在不言之中,而真正的相遇,永遠發生於心與心的不約之間。
全詩三十字,從野景到人心,再到哲思,層層遞進卻不見雕琢。如秋日野果般質樸,又如遠山秋意般雋永,讀罷仍有餘味繞心。
附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九部,著述藝術評論、學術論文上百篇,創作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