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神泉月牙碧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572)
莊鴻遠
大漠神泉月牙碧,戈壁奇色胡楊燦。
天光賦詩九域畫,地蘊丹青靈萬千。
2022.11.01
讀呂國英戈壁哲詩:於蒼茫間見天地丹青
呂國英先生這首題詠戈壁的詩作,未著一字抒情,卻以筆為鏡,將大漠的奇絕與天地的靈秀凝於四句之中,讀來如臨曠野,心隨景闊。
“大漠神泉月牙碧,戈壁奇色胡楊燦”,是詩人為戈壁繪就的“特寫幀”。他不寫大漠的荒涼,反擷取最富生命力的景致:“月牙碧”三字,將月牙泉的澄澈與神性點透,那汪碧水在黃沙間如翡翠般珍貴,是自然饋贈的“神泉”;“胡楊燦”則勾勒出戈壁的風骨,不寫其“三千年不倒”的堅韌,只以“奇色”狀其秋來的絢爛,金黃與赭紅交織,在蒼茫戈壁上燃成一片亮色——一柔一剛,一碧一燦,讓大漠的“奇”躍然紙上。
“天光賦詩九域畫,地蘊丹青靈萬千”,則將視野從局部拉向天地,是全詩的“留白處”。“天光賦詩”寫的是天地的壯闊:戈壁的日升月落、雲卷雲舒,本是自然之景,卻如詩人揮毫作賦,為九州大地鋪展畫卷;“地蘊丹青”道的是萬物的靈秀:地下藏著的礦藏、土裏生長的草木,皆是大地醞釀的色彩,每一寸肌理都透著“靈萬千”的生機。這兩句跳出具體景致,以“賦詩”“丹青”喻天地,讓戈壁的奇絕不再是孤立的風景,而是融入九州、貫通天地的靈秀之作。
整首詩沒有雕琢的辭藻,卻帶著戈壁的雄渾與天地的靈氣。初讀見大漠之奇,再讀悟天地之廣——詩人借眼前景,寫盡了自然的鬼斧神工,更藏著一份對天地萬物的敬畏與讚歎:原來最動人的“丹青”,從不在畫紙之上,而在大漠的碧泉、胡楊的燦色裏,在天光鋪展的九域畫卷中。
附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九部,著述藝術評論、學術論文上百篇,創作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