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入侵烏克蘭1360天:烏克蘭在扎波羅熱和頓涅茨克面臨與俄羅斯的“艱苦戰鬥”

編按:俄羅斯大規模入侵烏克蘭至今已近四年,目前占據約1/5的烏克蘭領土迄今,仍未見停歇跡象,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繼續共同推出專題,以饗讀者,從各個方面探討,讓大家瞭解俄烏戰爭怎麼發展、結局如何和這個21世紀的重大事件。

俄羅斯總統普京無視全球譴責和多國制裁,2022年2月24日逕行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作戰,開啟戰爭,引發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歐洲最為慘烈的戰爭,它不僅涉及烏克蘭的存亡與俄國的命運,也被視為一場民主與專制的決戰,戰爭導致雙方上百萬人死亡,並引發歐洲自二戰以來最大的難民危機。普京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的這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進入第1360天。

俄羅斯週五的襲擊損壞了烏克蘭基輔的一棟居民大樓(法新社)

2025年11月15日最新進展:

戰況

  • 基輔市長維塔利·克利奇科在Telegram上發文稱,俄羅斯對烏克蘭首都基輔發動了「大規模」襲擊,造成傑斯尼亞斯基區至少6人死亡,另有至少35人受傷。
  • 俄羅斯對基輔的夜間襲擊也損壞了阿塞拜疆大使館,阿塞拜疆隨即召見俄羅斯大使米哈伊爾·葉夫多基莫夫,就此事提出「強烈抗議」。
  • 阿塞拜疆外交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一枚「伊斯坎德爾」型飛彈「徹底摧毀」了大使館的部分圍牆,並損壞了外交使館的其他幾個區域。目前尚無人員傷亡報告。
  • 敖德薩省省長奧列格·基佩爾在Telegram上發文稱,俄羅斯無人機襲擊了烏克蘭南部沿海城市切爾諾莫爾斯克,造成兩人死亡,七人受傷。
  • 秘書長發言人史特凡·杜加里克表示,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強烈」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大規模飛彈和無人機攻擊」。
  • 根據俄羅斯塔斯社引述別爾哥羅德區作戰指揮部的消息報道,一名男子在烏克蘭無人機襲擊其汽車後受傷,隨後在俄羅斯邊境城鎮亞斯尼佐裡當場死亡。
  • 根據烏克蘭國家通訊社烏克蘭通訊社引述烏克蘭國民警衛隊發言人的消息報道,俄軍已加強在烏克蘭東南部城市奧里希夫附近的戰鬥,並試圖推進,但最激烈的戰鬥仍在波克羅夫斯克市繼續進行。
  • 俄羅斯軍事新聞媒體《紅星報》報道稱,北韓士兵正在幫助清除烏克蘭軍隊在俄羅斯西部庫爾斯克地區遺留的「前所未有的密集」反坦克和反步兵地雷。
  • 俄羅斯國防部在Telegram上發文稱,俄軍一夕之間擊落了216架烏克蘭無人機。

烏克蘭在扎波羅熱和頓涅茨克面臨與俄羅斯的“艱苦戰鬥”

過去一周,俄羅斯軍隊向烏克蘭東部城鎮波克羅夫斯克和米爾諾赫拉德推進,而基輔軍隊則進行了頑強抵抗。

週二,烏克蘭總司令亞歷山大·瑟爾斯基表示,在長達1200公里(745英里)的戰線上,近一半的戰鬥都發生在這兩個城鎮,並聲稱俄羅斯已投入15萬軍隊(幾乎佔其在烏克蘭兵力的四分之一)來佔領這兩個城鎮。

俄羅斯將波克羅夫斯克視為通往頓內茨克剩餘未佔領地區的門戶,該地區已於2022年9月被俄羅斯宣佈為其領土。

當烏克蘭人深陷於總統澤倫斯基盟友的腐敗醜聞時,戰線處於動盪狀態,似乎沒有哪一方能夠取得決定性優勢。

俄羅斯和烏克蘭經常互相佔領和奪回街區和建築物。

來自波克羅夫斯克郊區第68獵兵旅的無人機小隊指揮官胡斯告訴路透社:“在這裡,一棟樓被我們佔領,下一棟樓就被敵人佔領,幾個小時後雙方就交換了位置。”

(半島電視台)

然而,俄羅斯似乎正在緩慢地取得進展。

烏克蘭軍隊告訴路透社,儘管軍隊努力加強防禦,但波克羅夫斯克的防禦「正在不斷惡化」。

俄羅斯國防部稱,其部隊正在波克羅夫斯克展開逐屋巷戰。

一名烏克蘭部隊指揮官表示,俄羅斯正率領特種部隊(Spetsnaz)發動進攻,搜尋烏克蘭迫擊砲發射小組和無人機部隊,目的是消滅它們,為增援部隊的通過鋪平道路。

俄軍向烏克蘭波克羅夫斯克推進

這些戰術使得俄軍在11月初就佔領了波克羅夫斯克市中心,並在過去一周試圖向東西方向推進。烏克蘭守軍似乎在波克羅夫斯克北部堅守陣地。

在波克羅夫斯克以東的米爾諾赫拉德,俄軍正在滲透到該鎮的東部地區,本周向其北部邊緣取得了一小步進展,而烏克蘭守軍則牢牢控制著該鎮的大部分地區。

這兩個城鎮都處於俄羅斯從北、南、東三個方向包圍的危險境地,補給和逃生路線只能向西走。

華盛頓智庫戰爭研究所寫道,俄羅斯佔領這些城鎮的作戰意義取決於“烏克蘭軍隊是進行有序撤退還是混亂撤退”,以及“俄羅斯軍隊能否利用包圍圈的崩潰並成功追擊”。

(半島電視台)

俄國國防部一再聲稱,這些城鎮即將被完全包圍並投降,城內仍有部隊駐守。

然而,烏克蘭卻出乎俄羅斯的意料,繼續戰鬥,開展了瑟爾斯基所說的“積極防禦”,利用無人機進行“搜索和打擊行動”,給俄羅斯造成了損失。

「我們每奪取一公尺土地,俄羅斯就要付出數百名軍人的生命,」瑟爾斯基在Telegram即時通訊平台上寫道。

西爾斯基表示,光是10月份,短程無人機就擊中了77,000個目標,比9月份的66500個目標增加了16%,而9月份的打擊目標數又比8月份增加了11%。

這些數據表明,俄羅斯滲透人員在排查無人機部隊和切斷烏克蘭補給方面所做的努力,並沒有像俄羅斯指揮部所希望的那樣成功。

本周初,俄羅斯也在胡利亞伊波列附近加強了攻勢,該地位於波克羅夫斯克西南約60公里(37英里)處,在頓涅茨克州和扎波羅熱州的交界處。

2025年11月11日,在烏克蘭扎波羅熱州的前線城鎮胡利亞伊波萊,警方協助一名居民撤離(路透社)

瑟爾斯基表示,當地局勢“顯著惡化”,里夫諾皮爾利亞和亞布盧科夫兩地正在發生“艱苦卓絕的戰鬥”。地理定位影片顯示,烏克蘭已於週二被迫放棄里夫諾皮爾利亞。

週六,Axios報道稱,美國政府停擺可能導致向北約盟國和烏克蘭交付價值50億美元的武器系統延遲,但並未將此與波克羅夫斯克防禦直接聯繫起來。

俄羅斯繼續向其他前線地區施壓。

其國防部聲稱佔領了扎波羅熱的烏斯佩諾夫卡、諾沃耶和斯拉德科耶、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的沃爾奇耶和頓內茨克的格納托夫克。

烏克蘭縱深打擊

在遠離地面戰線的地方,烏克蘭繼續猛烈攻擊俄羅斯煉油廠,試圖切斷其對前線的燃料供應。

路透社引述匿名消息人士的話報道,盧克石油公司位於伏爾加格勒的煉油廠於11月6日遭到烏克蘭無人機襲擊後停止營運。消息人士稱,該煉油廠五分之一產能的主加工裝置及其他設備遭到破壞。

週六,烏克蘭襲擊了別爾哥羅德附近的變電站,導致該市停電。

週日,烏克蘭在黑海沿岸的圖阿普謝港和石油碼頭縱火。俄羅斯稱擊落了四架飛往圖阿普謝石油碼頭的烏克蘭水面無人機,烏克蘭近幾週來曾多次襲擊碼頭,但顯然還有其他無人機突破了封鎖。

(半島電視台)

烏克蘭也襲擊了沃羅涅日的一座發電廠。

週二,薩拉托夫煉油廠遭到無人機襲擊後起火。附近的奧爾斯克煉油廠也傳出爆炸聲。

烏克蘭反虛假資訊中心負責人安德烈·科瓦連科寫道:“俄羅斯的防空能力有缺陷,損失包括S-300、S-400和許多保護設施的鎧甲(防空)系統。”

「敵方大部分防空力量集中在前線和莫斯科附近,這在俄羅斯領空造成了巨大的缺口。要知道,儘管普丁總統不斷承諾保障所有人的安全,但實際上,俄羅斯國內的大多數民眾根本沒有得到他的保護。”

(半島電視台)

政治與外交

  •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瑪麗亞·扎哈羅娃在每週例行記者會上向北約發出警告,稱如果北約決定攻擊俄羅斯,莫斯科將動用「一切能力」予以回擊。
  • 札哈羅娃也重申了莫斯科的說法,即俄羅斯「一貫倡導」和平解決戰爭,同時對美國在加勒比海的「軍事手段」表示關切。

烏克蘭首都基輔遭數百架俄羅斯無人機轟炸【英文影片】

區域安全

  • 在柏林舉行的一次會議後,來自五個主要歐洲北約國家的國防部長承諾將加強合作,以應對無人機入侵和其他“混合威脅”,例如網路攻擊。
  • 德國、法國、義大利、波蘭和英國也強調,他們將「堅定不移地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的戰爭,並致力於在俄羅斯日益增長的威脅下重建本國軍隊。
  • 羅馬尼亞已召見俄羅斯駐布加勒斯特大使弗拉基米爾·利帕耶夫,以回應俄羅斯本週稍早涉嫌侵犯羅馬尼亞領空的行為。

軍事援助

  • 義大利簽署了第十二份對基輔的軍事援助計劃,並承諾透過提供發電機幫助烏克蘭克服今年冬季的能源危機。
  • 德國表示,將2026年將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增加到115億歐元(134億美元)。

能源

  •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表示,基輔正在與包括希臘和挪威在內的歐洲國家商討能源協議,以確保在即將到來的冬季之前「天然氣供應得到保障」。

解釋性新聞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路透社)

烏克蘭陷貪腐、戰場、資金3重危機 開戰以來最險峻冬季

烏克蘭爆出國家核能公司收受鉅額回扣醜聞,引發歐洲援烏資金恐遭貪墨侵吞而非全用於抗俄的質疑。烏克蘭當前戰場敗退、資金告罄且能源設施遭創,面臨開戰以來最險峻的冬天。

華盛頓郵報指出,烏克蘭國家核能公司的回扣醜聞牽連到總統澤倫斯基一名親信兼前商業夥伴。自俄羅斯2022年2月底入侵以來,歐盟及成員已提供烏克蘭超過2000億美元財政、人道和軍事援助,包含捐款、貸款和實物支援。

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Kaja Kallas)稱這起貪污醜聞「極其不幸」,還說基輔應對此事「極為嚴肅看待」。

烏克蘭國家肅貪局(NABU)與肅貪專責檢察署(SAPO)兩大反貪機構本週宣布展開大規模調查。澤倫斯基辦公室今夏曾試圖削弱這兩個肅貪機構,但在引起大規模示威及歐盟譴責後,最終打消動作。

根據調查人員這週對偵辦案情的簡述,涉案者從烏克蘭國家核能公司(Energoatom)簽署的一些合約前後收取約1億美元回扣,當中部分合約是為建造防護設施,保護能源基建遭俄軍空襲。

烏克蘭能源部長葛林丘克(Svitlana Grynchuk)與司法部長加盧申科(German Galushchenko)在澤倫斯基要求下12日請辭。被指為本案核心人物、澤倫斯基親信兼前商業夥伴明迪奇(Timur Mindich)已逃往海外。

澤倫斯基當前正向歐洲尋求新一輪資金奧援,此外一項新規定允許尚未被徵召的年輕烏克蘭男性出國,造成近期大量烏克蘭男子湧向歐洲各國,烏軍缺兵情況雪上加霜。這起貪瀆案曝光時機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

根據德國內政部統計,18至22歲烏克蘭男性入境德國人數,從8月中每週約19人,飆升至10月的每週1400到將近1800人,迫使德國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揚言削減新抵達烏克蘭人的社福給付,對已在德國居住的烏克蘭人也會有相應調降。

政治新聞網POLITICO刊出歐洲分台外交事務專欄作家戴特默(Jamie Dettmer)專文,指即將到來的今冬將是烏克蘭4年來最險峻的冬天。

首先是烏克蘭的資金恐於明年2月耗盡。然而歐盟擬用遭凍俄羅斯央行資產為基礎,發行1400億歐元貸款給烏克蘭的計畫,因比利時擔心法律訴訟與俄國報復,加上斯洛伐克總理費佐(Robert Fico)反對,計畫卡關。

其次是戰場上烏軍壓力日增,交戰一年多的烏東後勤與交通重鎮波克羅夫斯克(Pokrovsk,俄稱紅軍城)幾告失守恐成轉捩點,俄軍將更能威脅具戰略意義的烏東3要塞-康士坦丁諾夫卡(Kostyantynivka)、克拉莫托斯克(Kramatorsk)與斯拉夫揚斯克(Sloviansk)。

除資金與戰場外,基輔的第3個挑戰是能源受創。當前俄國不僅瞄準電網,還鎖定天然氣基礎設施,空襲攻擊規模更大的同時,烏克蘭的防空能力卻在下滑,距離冬季僅剩一個月,烏克蘭恐已失去1/3以上的天然氣生產能力。

戴特默直言,能否撐過當前種種劣勢以免不利的和平協議被強加於身,已是基輔當前最大難題。

评论

暗夜中的試煉:論烏克蘭三重危機與人性的辯證

·曾曉輝

在歷史的長河中,戰爭向來是人性最極端的試煉場——它既揭露靈魂的陰影,也點燃希望的火種。當烏克蘭陷入貪腐、戰場與資金的三重危機,這個國家正面臨開戰以來最險峻的冬季,我們目睹的不僅是一場地緣政治的衝突,更是一場關於道德、生存與文明意義的深刻辯證。正如古希臘哲人赫拉克利特所言:「戰爭是萬物之父」,此刻的烏克蘭,正被迫在毀滅與重生之間尋找自己的道路。

貪腐之惡:權力陰影下的道德困境

烏克蘭國家核能公司的巨額回扣醜聞,牽涉到總統澤倫斯基的親信,彷彿一記重擊,敲碎了國際社會對烏克蘭改革的信任。這不僅是金錢的流失,更是道德堡壘的崩塌。哲學家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早已警示:當守護者成為掠奪者,整個城邦便陷入靈魂的腐化。歐盟提供的超過2000億美元援助,本應是抵抗暴政的盾牌,卻可能被貪墨的陰影所侵蝕。更諷刺的是,部分回扣竟來自建設防護設施的合約——那些本應保護人民免受空襲的工程,卻成了權力尋租的溫床。

澤倫斯基辦公室曾試圖削弱肅貪機構,若非民眾示威與歐盟譴責,反腐的火炬幾近熄滅。這揭示了人性永恆的悖論:權力渴望監督,卻又本能地抗拒監督。正如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所言:「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烏克蘭的貪腐危機不僅是制度的失敗,更是人性在權力誘惑下的普遍寫照。當肅貪行動被迫在國際壓力下推進,我們看見了道德自覺的局限——有時,外部之光必須照亮內在的黑暗。

戰場與流亡:存在主義式的生存選擇

戰場上,烏東重鎮波克羅夫斯克的失守成為轉捩點,俄軍兵臨戰略要塞,而烏軍卻因兵源短缺而節節敗退。更令人憂心的是,大量烏克蘭年輕男性選擇逃往歐洲,從每週19人飆升至近1800人,這不僅是軍事危機,更是一場存在主義的逃亡。德國揚言削減社福給付,反映了人道主義與現實壓力的兩難。

這裡,我們觸及了人類最根本的選擇:在集體存亡與個人生存之間,如何權衡?法國哲學家沙特說:「人是自由的,人註定自由,人背負著自由的重量。」這些年輕人的逃亡,既是對死亡的本能抗拒,也是對未來的絕望投射。然而,當個體選擇背離共同體,國家的脊梁便開始彎曲。這讓人想起古羅馬的衰亡——當公民責任被個人利益取代,帝國便難逃傾覆的命運。烏克蘭的戰場危機,因此不僅是武器的較量,更是意志與歸屬感的考驗。

資金與能源:現代社會的脆弱性寓言

資金將於明年2月耗盡,歐盟1400億歐元貸款計畫因法律顧慮與政治分歧而卡關;同時,俄軍摧毀了烏克蘭三分之一的天然氣生產能力,讓冬季成為生存的嚴酷挑戰。這雙重危機映射出現代文明的脆弱本質——我們依賴的資金鏈與能源網,如同蛛網般精細卻易碎。

哲學家海德格曾談及「技術的座架」對人類的宰制,烏克蘭的處境正是此觀點的殘酷印證:一個國家的命運,竟繫於他國的資金流動與能源基礎設施。當歐盟因內部矛盾而猶豫,當俄羅斯的飛彈瞄準輸電網,我們看見了全球化的悖論——相互依存本應帶來穩定,卻也可能成為弱點。烏克蘭的能源危機,因此是一則現代寓言:在技術昌明的時代,人類並未真正駕馭自然與資源,反而暴露於更系統性的風險中。

結語:在廢墟中尋找星光

烏克蘭的三重危機——貪腐侵蝕道德根基、戰場考驗集體意志、資金與能源揭示現代脆弱——共同構成了一幅黑暗圖景。然而,正如哲學家尼采所言:「那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強大。」危機的本質不在於毀滅,而在於喚醒。烏克蘭的掙扎提醒世界:和平並非理所當然,正義需要持續守護,而人性的光輝總在絕境中最為璀璨。

在這個最險峻的冬季,烏克蘭的命運將取決於能否在貪腐的廢墟上重建信任,在戰場的硝煙中凝聚勇氣,在資金的斷崖邊點燃希望。而對我們所有人而言,這是一面鏡子——映照出當人類面對極限時,那永恆的掙扎與超越的可能。(本文作者是《中華時報》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