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周一與美國總統川普通電話,重新強調了高度敏感的台灣問題,並指出中美兩國貿易戰停戰停得很脆弱, 要鞏固。日本富士新聞網(FNN)引述多名消息人士披露,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正在協調今天上午與美國總統川普通話,據稱是應美方之請。日本政府今天書面答詢公明黨代表齊藤鐵夫提交的質詢書,表示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有關「存亡危機事態」的國會答詢「並未改變政府的一貫見解」。
.jpg)
報導指出,目前正逢高市先前有關「台灣有事」的言論,引發中國反彈之際,研判川普若與高市通話,可能會說明稍早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相關狀況。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木原稔在例行記者會表示,美中關係的穩定對包括日本在內的國際社會至關重要。
日本富士新聞網(FNN)報導,高市上午在首相官邸受訪時說明,今天與川普通話「是稍早應川普總統之請,舉行電話會談」。
她表示,「雙方針對強化日美同盟、印太地區面對的情勢與各項課題,廣泛地交換意見,其中川普總統也說明昨晚的美中領袖(電話)會談在內,最近的美中關係」。
她接著說,「在當前的國際情勢下,繼川普總統先前訪日之後,我認為我們再次確認兩國之間的密切合作。川普總統還表示,我是他非常親密的朋友,並鼓勵我隨時打電話給他。」
不過,高市並未進一步透露通話細節,僅稱「這屬於外交上的互動,不便透露詳細內容」。
與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右)10月28日在東京會面。(美聯社).jpg)
日本政府:高市「存亡危機事態」答詢未改變既有立場
日本政府今天書面答詢公明黨代表齊藤鐵夫提交的質詢書,表示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有關「存亡危機事態」的國會答詢「並未改變政府的一貫見解」。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齊藤鐵夫在質詢書中提問,政府是否維持既有可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存亡危機事態」認定標準。
高市本月7日在眾議院預算委員會針對「台灣有事」(發生緊急狀況)答詢,「如果是動用戰艦,伴隨使用武力的情況,我認為有可能構成存亡危機事態」。
日本政府在今天公布的答詢書中表示,「不認為需要重新檢討或修正」既有認定標準,強調「存亡危機事態」的認定,應依據「個別具體狀況,綜合政府掌握的全部資訊,客觀且合理地做出判斷」,強調高市的答詢也基於同樣精神。
答詢書並指出,「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不僅對日本的安全保障,對於國際社會整體的穩定而言也十分重要」,重申希望透過對話以和平方式解決的一貫立場。
齊藤鐵夫今天受訪表示,希望政府能「持續向國際社會耐心傳達,政府見解並未改變」。對於持續惡化的日中關係,他表示,「這是基於誤解發生的摩擦」。
川普:與習近平的通話非常好 已接受邀請明年4月訪華
習近平昨晚與特朗普通電話。
習近平指出,兩人上月釜山會晤以來,中美關係總體穩定向好,受到兩國和國際社會普遍歡迎,事實再次說明,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是經過實踐反覆驗證的常識,中美「相互成就、共同繁榮」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景。雙方要保持住這個勢頭,堅持正確方向,秉持平等、尊重、互惠態度,拉長合作清單、壓縮問題清單,爭取更多積極進展,為中美關係打開新的合作空間,更好造福兩國人民和世界人民。
習近平闡明中方在台灣問題上的原則立場,強調台灣回歸中國是戰後國際秩序重要組成部分。中美曾並肩抗擊法西斯和軍國主義,當前更應該共同維護好二戰勝利成果。
兩國元首還談及烏克蘭危機。習近平強調,中方支持一切致力於和平的努力,希望各方不斷縮小分歧,早日達成一個公平、持久、有約束力的和平協議,從根源上解決這場危機。
特朗普之後在社交平台發文,形容與習近平進行了非常好的通話,美中關係非常牢固,他已接受習近平的邀請,將於明年4月訪問中國,習近平亦將在明年稍後時間訪美。
川普又說,雙方討論了烏克蘭戰爭、芬太尼販運問題以及一項涉及美國農民的協議。他形容有關協議非常好、非常重要,而且只會越來越好。
中國聲稱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習近平告訴川普,台灣回歸中國是戰後國際秩序重要組成部分,中美曾並肩抗擊法西斯和軍國主義,當前更應該共同維護好二戰勝利成果。
之前,中國與美國的重要盟友日本就台灣問題陷入了長達好幾個星期的外交爭端。
東京和北京之間的激烈爭端源於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 這個月高市早苗暗示,東京可能對任何針對台灣的攻擊進行軍事干預。
儘管美國官方不承認台灣的國家地位,但華盛頓仍然是台灣最重要的合作夥伴和武器供應國。
中國外交部說,特朗普告訴習近平,美國“理解台灣問題對中國的重要性”。
中方引述特朗普表示,完全贊同習近平對兩國關係的看法,雙方正在全面落實釜山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特朗普又說,中國當年為二戰勝利發揮重要作用,美方理解台灣問題對於中國的重要性。
但川普這邊,在與習近平通話後,只稱讚美中關係“極其牢固”,卻隻字未提台灣問題。
法新社報道,川普的聲明確認他將於4月訪問中國,習近平將於2026年晚些時候訪問華盛頓。
中美兩國於10月下旬舉行了自2019年以來的首次會晤,並就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問題展開了備受矚目的磋商。
華盛頓與北京之間的貿易爭端涵蓋了從稀土到大豆再到港口收費等好幾個方面,持續了幾個月,讓市場動蕩不安,供應鏈也陷入癱瘓。
在10月於韓國舉行的會晤中,雙方達成了一項初步協議,北京同意在一年內暫停對某些關鍵礦產的出口限制。
中國在稀土的開採和加工領域佔據絕對主導地位,而稀土是汽車、電子和國防等眾多行業精密電子元件的必需品。
與此同時,美國表示將降低對中國產品的關稅,北京方面則承諾在今年年底前至少購買1200萬噸美國大豆,並在2026年購買2500萬噸。

與中國總理李強(右2)22至23日均在南非出席20國集團(G20)峰會。(共同社)-218x150.jpg)


10日在眾議院接受質詢。(共同社)-218x150.jpg)
-218x150.jpg)

前紐約州長古莫、共和黨候選人斯里瓦及紐約州眾議員曼達尼參加紐約市長候選人第2場電視辯論。(Angelina-KatsanisPool-via-路透社)-218x15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