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12日電 (記者 孫自法)由世界氣候研究計劃委員會發起的“全球公里級數值模擬黑客馬拉松”(km-Scale Hackathon2025)北京節點活動,5月12日在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大氣所)密雲園區開幕。
作為全球九大節點之一,北京節點將匯聚中外頂尖氣候科學家,共同破解氣候模擬領域的前沿難題,推動新一代地球系統模式研發進程,揭示氣候變化的機理及影響,為應對氣候變化提供關鍵科學支撐。當天起至16日,近百名科研人員將集聚北京節點,通過代碼開發、數據比對與跨學科研討等,攜手共繪氣候模擬創新的新篇章。
作為亞洲氣候研究的重要樞紐,北京節點由中國科學院大氣所牽頭舉辦,這也是中國科學院大氣所與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氣象研究所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的關鍵合作內容之一。活動期間,來自中國、美國、英國、巴西、德國、日本、澳大利亞等七國的科學家團隊,將開展為期5天的密集數據比對與創新研究,推動全球氣候科研協作邁入新階段。
此次“全球公里級數值模擬黑客馬拉松”北京節點活動,將依託中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寰”),聚焦亞洲季風、極端降水、台風異常、泛三極氣候、復合高溫乾旱事件等區域核心科學問題,發揮中國在複雜地形模擬、亞洲季風研究領域的優勢,為地球/氣候系統模式的高分辨率優化提供關鍵見解。
北京節點共設九大科學議題,涵蓋2020年亞洲季風進程、2020年梅雨期極端降水、復合高溫乾旱事件機理、熱帶氣旋生成調控等方向。通過分析2020—2021年全球公里級模擬數據,科學家們還將深入探究中尺度對流系統、陸氣相互作用等對極端事件的調製機理,助力提升東亞地區氣候災害預警能力。
中國科學院大氣所介紹,北京節點活動以“推動社區協作與開放訪問”“推廣編碼與數據共享實踐”“建立統一數據標準”為三大核心主題,組織全球科學家協同分析多個全球公里級大氣環流及海—氣耦合模式的模擬數據,揭示極端天氣機理、提升氣候預測精度,為氣候變化相關研究提供科學依據。
公里級分辨率氣候模擬是當前地球系統科學的前沿領域,可精準刻畫雲微物理過程、地形效應等關鍵細節,對改進極端天氣預測、評估氣候變化風險具有里程碑意義。
北京節點研究成果將同步納入全球協作網絡,為世界氣候研究計劃委員會數字地球燈塔項目提供數據標準與方法範例,加速氣候科學成果向政策行動的轉化。(完)
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