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我天孤寂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450)
艾 慧
無我天孤寂,無天我空窮。
我天主客蕩難盡,天我為一圓共弘。
2024.06.07
這首呂國英先生的哲詩短章,以極致凝練的語言探討了“我”與“天”(可理解為宇宙、自然、道或終極存在)的深刻哲學關係,展現了宏大的宇宙觀與生命境界。
依存悖論,揭示本質
“無我天孤寂”:若失去“我”(主體意識、生命感知),縱然“天”(宇宙)浩瀚無邊,也將陷入無人感知的絕對孤寂。此句點出宇宙意義需生命體認。
“無天我空窮”:若脫離“天”(存在的根基、時空場域、終極參照),“我”便如無根浮萍,陷入虛無空洞與精神貧瘠。此句強調個體依託宇宙方得存在。
兩相對仗,以否定句式構成精妙悖論,直指“我”與“天”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本質關係,奠定全詩哲思基石。
主客激蕩,動態交融
“我天主客蕩難盡”:“我”與“天”構成永恆的主客關係(我為主體,天為客體,或反之),二者相互激蕩、作用、探索的過程無窮無盡、難以窮盡。
“蕩”字極富動感,形象描繪出主客間永恆的認知張力、互動與博弈;“難盡”則道出這種探索的無限性與深邃性,打破靜態二元對立。
圓融合一,至高境界
“天我為一圓共弘”:最終,“天”與“我”並非分離的主客,而是消弭界限,渾然一體,達成完美的圓融合一。在此境界中,二者共同參與、相互成就,達到一種宏大、和諧、生生不息的壯闊圖景。
“為一”是哲學歸宿,“圓”喻示完滿、迴圈、無礙;“共弘”則強調融合後共同創造的恢弘氣象。此句將前文的依存與激蕩,昇華至萬物一體、天人合一的至高精神與宇宙境界。
此詩以驚人的語言密度,完成了一次從依存悖論→主客激蕩→圓融合一的哲學躍升。它深刻揭示了——
生命與宇宙的相互定義:無生命則宇宙無意義,無宇宙則生命無根基。
認知的永恆張力:主客體的互動探索是認識世界與自我的無盡旅程。
天人合一的終極理想:消解對立,萬物一體,方能參贊化育,共弘大道。
呂國英此詩其價值在於以詩性哲思,濃縮了東方“天人合一”智慧的精髓,同時兼具現代哲學對主客關係的深刻洞察。語言如金石鏗鏘,意境宏大深邃,是融哲理、詩性、境界於一體的佳作。
附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