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 8月24日訊)為貫徹落實國家關於城市更新與房屋安全管理的重要政策,推動房屋體檢行業規範化發展,日前,由中國災害防禦協會建築與工程防災減災分會主辦,常州工學院與中建協認證中心常州可持續創新中心承辦的“房屋體檢師培訓全國首秀(常州站)”活動在常州工學院成功舉辦。本次活動以“先體檢、後更新,無體檢、不更新”為主題,吸引了來自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建築企業、物業公司、高校師生及媒體代表等近百人參會,共同聚焦房屋體檢行業發展前景,探尋人才培養新路徑。
房屋體檢助力城市更新
近年來,我國城鎮化進程加速,大量既有建築進入“老齡化”階段,房屋安全問題日益凸顯。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強調要“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線,以城市更新為重要抓手推進韌性城市建設”,住房城鄉建設部也明確提出“先體檢、後更新,無體檢、不更新”的工作原則。在此背景下,房屋體檢作為城市更新的基礎性工作,其重要性愈發突出。
活動現場,中國災害防禦協會建築與工程防災減災分會秘書長石雲亭詳細介紹了房屋體檢師培訓的必要性以及協會在建築工程防災減災領域發揮的重要作用。常州工學院副校長劉春節表示,“房屋體檢師”的培養不是某個部門的“獨角戲”,而是政府、企業、機構、專家多方合力的“大合唱”。中國災害防禦協會建築與工程防災減災分會副理事長、北京中建協認證中心董事長王海山則對房屋體檢相關政策與“房屋體檢師”行業發展進行了深入解讀。武進建築業協會秘書長陳群一表示,房屋是家的載體,安全是幸福的底線。
此次培訓,不僅是為每一棟老房子“續寫生命”,為每一位居民“保駕護航”,更是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築牢根基。
房屋體檢師職業前景廣闊
房屋體檢師作為新興專業力量,是指具備建築相關專業知識與實踐經驗,能夠運用專業設備及技術手段,對房屋結構安全、使用性能、設備設施、環境品質等進行系統性評估的專業人員。其核心職責涵蓋多個方面:一是結構安全診斷,檢測建築主體結構是否存在裂縫、沉降、腐蝕等問題;二是設備設施評估,檢查給排水、電氣、暖通、消防等系統的運行狀況;三是環境品質監測,評估室內空氣品質、噪音、採光等居住舒適性指標;四是報告編制與建議,依據檢測數據,出具專業評估報告並提供修繕建議。
隨著城市更新行動的深入推進,房屋體檢的市場需求持續增長。目前,全國已有20多個城市開展房屋體檢試點工作,上海、重慶、廣州等地更是將房屋體檢納入財政支持範圍,為行業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圓桌論壇環節,來自高等院校、科技公司、檢測機構的專家們一致認為房屋體檢師將在多個行業發揮積極影響。在物業管理行業,房屋體檢可幫助物業公司精准發現隱患,降低維修成本,提升服務品質;在建築檢測機構,房屋體檢師可優化檢測流程,提高數據準確性,增強行業公信力;在房地產與仲介行業,專業的房屋品質評估可增強交易透明度,減少糾紛,提升市場信心。
多方合作推進房屋體檢試點應用
活動現場,中建協認證中心常州可持續創新中心與多家公司簽署合作協議,未來將共同推進房屋體檢在常州地區的試點應用。此外,參會人員還實地參觀了常州工學院土木工程實訓中心,現場觀摩了結構檢測、BIM技術等智能化檢測設備的演示,直觀感受了房屋體檢領域的先進技術與創新成果。
作為全國首場“房屋體檢師”培訓,此次活動在常州落地,既是常州作為“萬億之城”在民生領域的創新探索,也是全國住房城鄉建設領域的一次重要突破。相信通過此次培訓,將培養出一批“懂標準、精技術、有溫度”的專業人才,並通過他們的努力,將更多房屋實現“安全體檢-精准更新-長效管理”的閉環。同時也相信,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參與,我們的城市將變得更安全、更宜居、更有韌性,能為居民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