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隨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進入第4年,迄今,仍未見停歇跡象,中華新聞通訊社與中華時報繼續共同推出專題,以饗讀者,從各個方面探討,讓大家瞭解俄烏戰爭怎麼發展、結局如何和這個21世紀的重大事件。
俄羅斯總統普京無視全球譴責和多國制裁,2022年2月24日逕行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作戰,開啟戰爭,引發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歐洲最為慘烈的戰爭,它不僅涉及烏克蘭的存亡與俄國的命運,也被視為一場民主與專制的決戰,戰爭導致雙方上百萬人死亡,並引發歐洲自二戰以來最大的難民危機。普京親自指揮部署的這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進入第1277天。

2025年8月24日最新進展:
戰況
- 俄羅斯軍隊對烏克蘭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地區的一輛小巴發動了無人機襲擊,造成一名59歲男子死亡,另有5人受傷,烏克蘭官員稱。
- 俄羅斯對烏克蘭赫爾鬆的一波襲擊還造成一名69歲男子死亡,17人受傷,並損壞了一個地區的學校和行政大樓,當地官員說。
- 扎波羅熱地區軍事管理局局長伊凡費多羅夫表示,俄羅斯軍隊一天之內對烏克蘭扎波羅熱地區的17 個居民點發動了448次攻擊。
- 俄羅斯國防部聲稱,其部隊已經控制了頓內茨克地區東部1000公里(620英里)前線沿線的另外兩個定居點——謝列德內(Seredne)和克萊班-比克(Kleban-Byk),而烏克蘭軍方表示,其部隊已經奪回了更西邊、第聶伯羅夫羅夫克地區的一個定居點。
- 在俄羅斯,烏克蘭無人機襲擊引發了庫爾斯克核電廠的火災,損壞了一個輔助變壓器,並導致該電站一個機組的運作能力下降,官員在周日稍早表示。
- 此前,一人在布良斯克地區的基里洛夫卡村駕駛時觸及烏克蘭無人機投下的爆炸裝置身亡,另有一人受傷,當地州長說。
- 一名俄羅斯平民在烏克蘭對俄羅斯別爾哥羅德地區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區的定點無人機襲擊中喪生,一名官員說。
- 塔斯社引述官員的話報道,俄羅斯軍隊還擊落了一架飛往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無人機,並在24小時內攔截了160架無人機和四枚導引航空炸彈。
- 俄羅斯航空運輸署表示,由於擔心空中安全,無人機襲擊迫使俄羅斯中部地區的幾個機場暫停營運。

烏無人機襲擊俄庫斯克核電廠 火勢撲滅未釀傷亡
俄羅斯軍方今天擊落一架烏克蘭無人機,隨後俄方一座核電廠發生火災。核電廠表示,大火後來已被撲滅;現場未釀人員傷亡。
法新社報導,這架無人機在俄國西部撞上庫斯克核電廠(Kursk Nuclear Power Plant),隨後引發火災。廠方表示,大火已被消防人員撲滅。
無人機墜毀現場未釀人員傷亡,但核電廠發電量能已下降。
核電廠在通訊軟體Telegram寫道:「庫斯克核電廠廠區與周圍的輻射值並無改變,維持在正常範圍內。」
這座核電廠靠近俄烏邊境,位於庫斯克市(Kursk)以西。庫斯克是州府所在,人口約44萬人。
政治與外交
-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與南非總統西里爾·拉馬福薩會談後,呼籲全球南方國家支持外交努力,推動俄羅斯同意結束與烏克蘭的戰爭。
-
挪威首相斯特勒表示,將聯同德國向烏克蘭提供新一輪軍事援助。(路透社資料圖片) - 挪威宣布聯同德國,向烏克蘭提供新一輪軍事援助。挪威首相斯特勒發聲明,表示將會貢獻70億挪威克朗、折合接近7億美元,用於烏克蘭的空中防禦,包括兩套愛國者防空系統及導彈,挪威亦會參與採購德國製造商的防空雷達和防空系統。這批軍援將會透過德國向烏克蘭發放,斯特勒說,挪威正和德國密切合作,支持烏克蘭保衛國家,保護平民免受俄羅斯空襲。
- 加拿大總理卡尼訪問烏克蘭,是他上任總理之後首次正式訪問當地。卡尼在社交媒體發文,說此行正值烏克蘭獨立日,是烏克蘭歷史上的重要時刻。卡尼說,加拿大將會加強對烏克蘭的支持,致力實現烏克蘭的公正持久和平。
- 澤連斯基宣布對139名為俄羅斯戰爭服務的個人和法人實體,以及「28名不同國家的公民,他們同樣幫助俄羅斯維持對我們土地的佔領政權並有效資助俄羅斯國家」實施新的烏克蘭制裁。
- 《華爾街日報》(WSJ)報道稱,五角大廈一直在悄悄阻止烏克蘭對俄羅斯發動遠程飛彈襲擊,因為白宮正試圖讓莫斯科同意和平談判。半島電視台無法獨立核實《華爾街日報》的報道,該報道引用了未具名的美國官員。

歐洲為何懼怕川普和普京?
葉海亞·阿里姆(關注阿拉伯伊斯蘭思想和哲學議題的摩洛哥政治研究員)
受俄烏戰爭影響,歐洲地緣政治版圖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其後果不僅體現在俄歐關係上,也不僅限於當下以得失來衡量戰爭結果,而在於它導致二戰以來國際關係和平衡規則的背離。
此外還有由此產生的歐洲新的地緣政治版圖和平衡格局,以及由於近期美國對俄羅斯和歐洲共同施壓,烏克蘭的新局勢可能對任何解決未來問題帶來威脅
這解釋了歐洲對近期美俄關於烏克蘭問題的溝通感到擔憂,以及阿拉斯加峰會諒解對預期和平協議可能產生的影響。
歐洲安全關切
在2025年8月15日星期五川普與普京峰會召開之前,歐洲和西方外交活動十分活躍,人們期待著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美俄領導人首次直接會晤。
這些期望在烏克蘭和歐洲都引起了極大的懷疑,正如歐洲領導人的聲明和立場所表達的那樣,這些聲明和立場實際上體現在透過視訊連線舉行的會議或會談中,歐洲領導人、北約秘書長和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都參加了會議或會談。
阿拉斯加峰會前兩天舉行的會晤,以及峰會結束後川普與歐洲領導人在白宮舉行的會晤,都反映了歐洲對烏克蘭問題的深切擔憂,因為烏克蘭問題關係到歐洲的國家安全、地緣政治平衡以及歐洲的未來。
任何預期的協議如果不考慮歐洲保護其戰略地區利益的要求,都將對其構成未來的威脅,特別是因為戰爭已經導致歐洲與俄羅斯關係幾乎全面崩潰,戰爭使歐洲與俄羅斯陷入了公開對抗。
這次會晤在峰會前舉行,由德國總理弗里德里希·默茨安排,會晤也為烏克蘭及其在談判桌上的要求提供支持,並試圖讓川普接受歐洲和烏克蘭的觀點。
此次峰會是美俄兩國總統之間的峰會,但直接關係到歐洲和烏克蘭。因此,歐盟領導人認為,川普不應忽視歐盟的要求。歐盟透過增加北約國防預算和達成貿易關係協議滿足了他的部分要求,所有這些都是為了維護歐盟與美國之間現有聯盟的凝聚力。
這意味著川普與普京之間的任何對話都必須考慮到歐洲的關切,即使這些關切並未出現在談判桌上。觀察家認為,歐盟領袖與川普的會前會晤是先發制人的舉動,旨在阻止任何可能損害歐洲利益的協議,尤其是在川普是一位交易撮合者的情況下。
但這是否能改變歐洲與俄羅斯在烏克蘭陷入政治衝突、間接對抗的現實?由於戰爭為歐洲的地理格局及其未來的安全問題帶來的地緣政治變化,歐洲與俄羅斯的關係陷入嚴重緊張?
在探討地緣政治和未來影響這一維度之前,有必要闡明歐洲對俄烏衝突的擔憂和看法,這對於理解雙邊峰會期間的外交辯論、未來俄烏談判的結果以及歐洲在未來衝突或談判中的地位至關重要。歐洲領導人和北約秘書長向川普強調了以下幾點:
阿拉斯加會晤上不要低估普京,實際上隱含地反映了歐洲人對川普對於烏克蘭戰爭困境和實現和平的可能性過度缺乏信心的看法。
川普過度誇大自己能夠在一天之內或與普京的一次對話中為烏克蘭帶來和平的能力,這讓他成為了受害者。由於他傾向於簡化烏克蘭衝突的複雜性及其政治和安全背景,導致近幾個月來他與普丁的關係緊張,他未能做到這一點。
這種緊張局勢符合烏克蘭和歐洲的利益,因為峰會前的對話和會談促成了美國、歐洲和烏克蘭之間達成近乎完整的協議。
將頓巴斯的主要城市交給俄羅斯將為普京迅速奪取和控制首都基輔鋪平道路。
領土讓步是烏克蘭問題,普京和烏克蘭總統應該在後續談判中提出。這包括在法律上不承認俄羅斯佔領的領土,而這正是峰會後談判的方向。
停火是任何未來協議的起點,烏克蘭必須獲得美國的安全保障。
在歐洲領導人峰會後前往白宮與川普會面之際,歐洲媒體將普京的紅毯接待及其語義和政治含義視為他透過烏克蘭重返國際影響力舞台的橋樑。
這場峰會既沒有忽視俄羅斯領導人野心背後的歷史因素,也沒有直接影響歐洲(尤其是東歐)的安全和地緣政治因素,反而將普丁與川普相提並論。它未能達成任何實際目標,也未能達成停火協議。相反,正如德國《明鏡周刊》的一篇社論所言,這對歐洲來說是一種羞辱:“普京獲勝,而歐洲則在一旁觀望……從遠處觀察談判,以維護自身的利益。”
歐洲領導人對川普的選擇是基於讚揚和奉承,旨在彌合分歧,並試探川普解決危機的路徑。然而,即使此次峰會未能滿足他們的要求或立即實現停火,也確實為和平談判打開了大門。德國總理表示,這是一個超出預期的正面訊號。
然而,這種積極的樂觀並非毫無保留,因為談判的複雜性和尖銳的爭論點表明,和平進程可能遭遇挫折,或者說,和平可能脆弱不堪。法國總統宣稱,俄羅斯因其超過40%的軍事開支而成為威脅歐洲的掠奪性怪物,其言辭的嚴厲程度或許揭示了歐洲人與俄羅斯人之間長期缺乏信任,但在可預見的未來,脆弱的和平和謹慎的歐洲樂觀情緒將得以顯現:
現實情況是,在可預見的未來,歐洲並不具備有效且有影響力的機制來迫使俄羅斯為了烏克蘭總統所說的公正和平而讓步。
自2022年以來,各種形式的壓力已耗盡,這使得其他與先進軍事裝備相關的措施變得風險重重。這些舉措先前曾引發公開的直接對抗威脅,但其角色將直接保障烏克蘭的安全,尤其是在川普拒絕美國直接介入烏克蘭領土的情況下。
歸根究底,川普關心的是經濟回報,他並不像歐洲那樣專注於烏克蘭等安全問題。
儘管普京自2022年戰爭爆發以來就明確了自己的目標,但衝突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局面,為歐洲帶來了不同的現實。
西方與俄羅斯之間的零和對抗一直是俄羅斯展現其在歐洲地緣政治野心的障礙。自從唐納德·川普重返美國白宮以來,這種野心在雙方直接溝通中愈發明顯。川普的個人風格體現在處理衝突和探索前任拜登時代未曾提出的新路徑上。
但這些政治動態和談判路徑並未減輕軍事衝突的影響,也未能緩解俄羅斯與西方(尤其是歐洲)之間爭端的激烈程度。歐洲視俄羅斯所走的路為對整個歐洲大陸未來的威脅。無論俄羅斯做出何種讓步,其在衝突中的勝利都無法阻止基輔邊境的戰火。相反,它的未來將是歐洲縱深。
這解釋了先前歐洲與川普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分歧,反映了對和平的謹慎樂觀。
同樣,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戰亂的擴大,以及戰亂爆發時雙方劃定的紅線的突破,特別是俄羅斯的介入,使得衝突進入了新的階段。
然而,川普外交政策的回歸,以及直接的戰爭——儘管他對俄烏戰爭的看法與歐洲領導人不同——為歐洲提供了在武裝烏克蘭的同時,在談判方面投入資金的動力。看來,軍事層面將成為未來安全保障的核心。
與俄羅斯的決裂對歐洲和俄羅斯來說都付出了巨大的經濟代價,對整個歐洲乃至全世界都產生了影響。同時,它也帶來了巨大的政治代價。
戰爭陰影下政治層面的缺失,預示著俄羅斯與歐洲之間的對抗有可能演變成一場直接戰爭。此外,談判管道的缺失使得歐洲的選擇有限,包括如今川普的選項,而這可能與歐洲的利益相違背。
因此,以美國總統川普在政治和商業交易方面的視角重返談判,或許能立即解決問題,但持續多年的衝突實際上已在歐俄關係中埋下隱患。歷史告訴我們,全球層面正在重塑的平衡,需要一個綜合考慮不斷變化的情況的複雜安排,以避免未來直接衝突,維護和平。
結語
歐洲人拒絕改變烏克蘭的現狀,但實際上,戰爭對烏克蘭地理環境的實際後果將決定這個國家的未來性質,並由此勾勒出新的地緣政治衝突的輪廓,從而可能在東歐造成無休止的緊張局勢。
因此,歐洲當前的壓力在於避免未來的衝突,因為普京的動機體現了俄羅斯的歷史和民族維度,在他看來,這需要糾正20世紀損害俄羅斯的不平衡。這意味著,任何預期的和平,如果沒有堅實的基礎,都將是脆弱的,換句話說,它只是對當前危機的遏制。
這意味著,如果當前談判導致力量失衡並出現不利於歐盟的變化,未來衝突的擴大將不可避免。這解釋了歐洲軍備競賽的復甦、歐盟所製定的2030年戰略,以及俄羅斯軍費開支的規模。
因此,烏克蘭當前和平的基礎性質將決定歐洲與俄羅斯未來關係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