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蒸尋炙鳥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542)
艾 慧
天蒸尋炙鳥,地煮撿烤魚。
閑浴殊乾坤,悠然蕩閾值。
2022.08.05
炎夏心禪
——呂國英哲詩《天蒸尋炙鳥》中的清涼境界
暑氣在詩句間蒸騰而起。2022年盛夏的某日,呂國英先生以二十字鑿開一方詩意空間——“天蒸尋炙鳥,地煮撿烤魚。閑浴殊乾坤,悠然蕩閾值。”
這首詩的妙處,在於它用最熾熱的語言,為我們開闢了一方最清涼的心境。它寫的不是苦夏,而是於酷暑中修得的一片“心靜自然涼”的禪意淨土。
全詩二十字,如一幕精短的戲劇。前兩句“天蒸尋炙鳥,地煮撿烤魚”,是極具張力的開場。天地化為了洪爐,充滿了壓迫感。但詩人的動作——“尋”與“撿”,卻從容不迫,甚至帶有一絲閒庭信步的雅趣。他不是在忍受煎熬,而是在這極致的環境中主動探尋、收穫,將灼熱視為一種自然的饋贈,一種獨特的生命體驗。這已然超脫了抱怨,昇華為一種物我相安的接納與觀照。
後兩句筆鋒一轉,境界全出。“閑浴殊乾坤”是詩眼所在。“浴”字用得極巧,詩人將整個乾坤作為浴池,將彌漫天地的暑氣視為滌蕩身心的清流。這一刻,外在的物理世界被徹底轉化,成為一個殊勝的、專屬於詩人的精神道場。於是,最終“悠然蕩閾值”便水到渠成。那因高溫而搖曳扭曲的空氣,在詩人眼中,不再是痛苦的象徵,而是心靈突破凡俗限制、邁向悠然自在之境的生動寫照。閾值,是極限,更是通向新境界的門檻。
呂國英先生的詩風,質樸如話,卻雋永綿長。他繼承了中國古典詩歌“即事見理”的傳統,不刻意說理,而理趣自現;不直言禪意,而禪機暗藏。在氣候炎熱的今天,這首詩如同一劑清涼散,它啟示我們:環境的“熱”是客觀的,但心靈的“靜”與“境”卻可以主觀造就。真正的清涼,不在於逃避酷暑,而在於擁有一種化煎熬為滋養、於逆境中見從容的生命智慧。
這首詩,是一首寫給這個時代的禪詩。
附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