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藝術研究院是經香港特區政府註冊成立的藝術慈善機構(持有獲豁免交稅88牌)。作為創辦人之一,並榮膺院長兼董事局主席之職,我深感責任在肩,理應為研究院的發展貢獻力量。為此,特為研究院創作對聯數副,期冀體現其“藝術研究、傳承創新、東西交融、立足香港、胸懷天下”的核心特質。現將構思方案呈現如下,誠邀諸位同仁品評遴選:
方案一:彰顯探索精神與學術高度
上聯:藝海揚帆,墨浪文瀾通彼岸
下聯:研山探寶,心馳志越仰高峰
橫批:鼎新承粹
構思闡釋:
“藝海揚帆,研山探寶”:以“藝海”、“研山”點明研究院藝術探索與學術研究的主業;“揚帆”、“探寶”則生動勾勒出其勇於開拓、孜孜以求的進取姿態。
“墨浪文瀾通彼岸,心馳志越仰高峰”:
“墨浪文瀾”喻指藝術思潮與創作成果如潮奔湧;“通彼岸”象徵藝術探索聯通古今、跨越中西的遠大追求。“心馳志越”彰顯研究者志向高遠、銳意超越;“仰高峰”表達對藝術與學術巔峰的無限嚮往與不懈攀登。整體突顯研究院探索的廣度(海)與深度(山、峰),以及溝通(通彼岸)、超越(志越)的卓越精神。
橫批:鼎新承粹: “鼎新”寓銳意創新,“承粹”指傳承精華。精煉點明研究院在賡續文化精髓的基礎上,矢志開拓創新的核心使命。
方案二:突出香港特色與東西交融
上聯:香江潤筆,融匯中西開氣象
下聯:藝苑研精,傳承今古續風流
橫批:港藝風華
構思闡釋:
“香江潤筆,藝苑研精”: “香江”點明研究院立足香港的地域屬性,“潤筆”既指藝術創作前的準備,亦象徵香港多元文化的深厚滋養;“藝苑研精”直述其在藝術園地中深耕精研的本質。
“融匯中西開氣象,傳承今古續風流”: “融匯中西”凸顯香港國際都會的獨特優勢及研究院兼容並包的藝術理念;“開氣象”喻指開創藝術新格局。“傳承今古”強調對歷史文脈的珍視與繼承;“續風流”則寄望於延續藝術輝煌,再譜華章。充分體現研究院植根本土、放眼寰宇的寬廣格局。
橫批:港藝風華: 直抒胸臆,凝練有力。“港藝”點明香港藝術,“風華”喻指風采與成就,寓意研究院是展現香港藝術魅力與卓越成就的核心平台。
方案三:側重學術深度與文化傳承
上聯:深研藝理,探驪得珠輝玉宇
下聯:廣育菁莪,繼往開來耀香江
橫批:文脈薪傳
構思闡釋:
“深研藝理,廣育菁莪”: “深研藝理”強調對藝術理論的精深探索與學術積澱。“廣育菁莪”典出《詩經·小雅·菁菁者莪》,“菁莪”喻指人才,彰顯研究院肩負培養棟梁之才的重任。
“探驪得珠輝玉宇,繼往開來耀香江”: “探驪得珠”典出《莊子》,喻指深入鑽研獲得珍貴成果;“輝玉宇”象徵卓越成就光耀四方。“繼往開來”強調承前啓後的歷史擔當;“耀香江”則期冀其成果惠澤香港、輝映社會。展現了研究院的學術高度、育人效能與社會貢獻。
橫批:文脈薪傳: “文脈”指文化藝術的傳承脈絡,“薪傳”即“薪火相傳”,精准點明研究院在傳承與發展中華及世界優秀文化藝術中的樞紐地位。
作者:曾曉輝,天體物理學博士、雕塑家,中華報業集團及中華時報傳媒集團創辦人。他於2000年創辦廣州新世紀藝術研究院,2009年在香港創辦《中華時報》,2012年創辦《中華新聞通訊社》和《中華攝影報》,並於2017年在倫敦創辦英國《中華時報》。他還是《中華電視》及世界華人流行音樂聯合會的創始人之一。
目前,曾博士擔任香港美術學院及香港藝術研究院的教授與院長,同時擔任粵港澳大灣區藝術聯合會主席、中華科技協會和世界監督學會會長,以及多所大學的兼職教授。他曾在中國大陸的相關機構(包括廣州市政府、廣州馬會、廣東省鐵路監理、廣東省演出協會、廣東省南越國文化研究院)等擔任高級職務。其藝術作品廣泛分布於全球,已被多家美術館和博物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