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到懸崖縱飛流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486)
艾 慧
水到懸崖縱飛流,人至絕境橫又生。
非是凡夫遠神異,敢逼窮盡誰等閒?
2024.08.06
絕境生神性—— 精賞呂國英先生哲詩《水到懸崖縱飛流》
呂國英先生此作,僅四句二十八字,卻如絕壁飛瀑,挾千鈞之力,奏響一曲關於生命潛能與精神超越的磅礴樂章。其哲思深邃,意象奇崛,語言如金石相擊,迸發出撼動人心的力量。
意象開篇,絕境顯壯美
“水到懸崖縱飛流”,起筆即攝人心魄。詩人以“懸崖飛瀑”這一自然奇觀為喻象,精准捕捉水流在無路可退之際,非但不止,反以“縱”字所賦予的決絕之姿,掙脫束縛,淩空傾瀉,化險為奇、化阻為勢的瞬間。這不僅是視覺的壯麗,更是自然偉力在極限處的磅礴宣言。此一筆,為全詩奠定了雄渾激越的基調,暗示“絕境”絕非終點,而是蘊藏非凡可能性的臨界點。
哲思迸發,橫處見新生
“人至絕境橫又生”,承上啟下,由自然而人生,完成詩意的昇華。“橫”字精妙絕倫,既呼應了瀑布垂直飛瀉之“縱”,更凸顯了人在看似山窮水盡、橫阻無路之處,陡然迸發新生機、開闢新境界的驚天逆轉。此句點明核心哲理:生命的潛能與創造的偉力,往往在逼仄的極限處被徹底點燃,絕境正是淬煉非凡的熔爐。
破迷立論,勇毅鑄神異
“非是凡夫遠神異”,筆鋒一轉,以否定句式直指人心迷障。詩人犀利指出,超凡脫俗的“神異”境界,並非天選之子的專利,更非遙不可及。其根源在於,芸芸眾生(“凡夫”)常因畏懼、惰性或短視,主動遠離了那可能激發其內在神性的臨界點——即敢於將自己逼入“窮盡”的境地。此句如警鐘,破除庸常認知,直指問題核心。
叩問作結,敢逼見英豪
“敢逼窮盡誰等閒?”,末句以雷霆萬鈞的反問收束全篇,將哲思推向高潮。詩人並非空談哲理,而是擲地有聲地強調:成就非凡的關鍵,在於一個“敢”字——是那份主動“逼”近極限、“窮”盡自身可能的非凡勇氣與決絕行動。有此膽魄與踐行者,絕非庸碌“等閒”之輩,他們正是能於懸崖處縱身一躍、在絕境中橫空出世的真英豪。此問振聾發聵,是激勵,更是價值尺規。
精神瀑布的哲學詠歎
呂國英此詩,遠非尋常勵志箴言。它——
哲思如刃: 超越被動“求生”的安慰,揭示“主動逼臨極限以激發無限潛能”的積極進取哲學,將“絕境”視為鍛造“神異”的必需道場。
意象如畫: “懸崖飛瀑”的壯美意象與人生絕境的深邃哲思渾然一體,具象與抽象相互輝映,形成極具衝擊力的說服與感染力。
語言如鑄: “縱”、“橫”、“逼”、“敢”等動詞力透紙背,精准凝練;否定與反問句式對比強烈,節奏鏗鏘,氣勢磅礴。
精神如炬: 全篇激蕩著昂揚不屈的英雄主義氣概,是對畏葸苟安者的當頭棒喝,更是對勇毅前行、敢於在生命懸崖縱身一躍者的至高禮贊。
“水到懸崖縱飛流,人至絕境橫又生”——這不僅是水的宿命與人的選擇,更是生命在極限處爆發的最強音。呂國英先生以詩為刃,劈開迷障,昭示世人:真正的“神異”,非天賜,乃自為;唯以“敢逼窮盡”的大勇,方能在絕境熔爐中淬煉出不朽的精神飛瀑,成就那“非等閒”的生命偉業。此詩,當為所有尋求突破與超越的靈魂,時時迴響的警世洪鐘與奮進號角。
附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