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英:遙看懸村塵埃

遙看懸村塵埃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503

 

 

遙看懸村塵埃,渺渺深空飄浮。

萬靈唯此棲息,何醒縱毀狂徒?

2024.09.03

 

星際鄉愁與文明警世——呂國英哲詩《遙看懸村》評析

 

呂國英先生於甲辰初秋所作的《遙看懸村》,以二十字構建了一座連接宇宙與塵世的詩意橋樑。這首現代哲詩在繼承古典絕句凝練之美的同時,注入太空時代的宏觀視角,創造出令人戰慄的星際美學與生態哲思。

 

遙看懸村塵埃”開篇即呈現革命性視角——詩人化身宇宙漫遊者,將人類世代棲息的地球凝視為一粒懸浮的微塵。這種抽離式的觀照方式,瞬間解構了人類中心主義的傲慢,喚起類似“太空透視效應”的心理震撼。當阿波羅8號宇航員拍攝《地出》時,人類首次通過鏡頭見證家園的脆弱與孤獨,而呂國英用詩句完成了同樣的認知革命。

 

渺渺深空飄浮”進一步強化這種宇宙虛無感。雙疊字“渺渺”既描摹深空的無垠,又暗示認知的迷茫,與“飄浮”共同構成失重般的詩意空間。這裏暗合李白“飄浮寄天地”的蒼茫感,卻將視角從山河提升至星際尺度。

 

後兩句陡然轉向哲學詰問:“萬靈唯此棲息”道出殘酷的宇宙真相——在已知的浩瀚星海中,唯此塵埃承載著億萬生命的文明史詩。“何醒縱毀狂徒”則以霹靂之姿擲出警世之問:如何才能驚醒放縱毀滅之狂徒?此問刺穿現代文明的悖論:我們擁有星際視野的科技智慧,卻延續著揮霍家園的野蠻邏輯。

 

這首詩的精妙在於多重張力的平衡:宇宙的冷靜與人文的熾熱,微觀的塵埃與宏觀的深空,古典詩的韻律與現代生態危機,都在二十字中達成和諧。其“懸村”意象可比擬陶淵明“桃花源”的烏托邦建構,但指向的不是避世理想而是星際責任。

 

在氣候危機日益嚴峻的當下,呂國英用詩句完成了布羅茨基所言“詩歌對抗現實”的使命。這首短詩猶如一柄精緻的宇宙匕首,刺向人類集體無意識的麻木——當我們真正理解地球只是深空中的一粒懸塵,或許才能誕生真正的星球公民意識。

 

《遙看懸村》證明,最深刻的生態文學不僅記錄自然之美,更要喚醒星際尺度的文明自覺。在這渺渺深空中,每個“狂徒”的毀滅行為,都是對宇宙間唯一已知生命綠洲的背叛。呂國英的詩句,正是照亮這悖論的恒星之光。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