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瀛行吟》序

《東瀛行呤》扉頁

 

作者:曾曉輝

行腳東瀛,足跡所至,非僅風物之覽,實為文明根系的一次次叩問與迴響。

承蒙信任,擔任《第七屆國際城市文化論壇—走進大阪》組委會主席之職,遂有緣多次深入扶桑。學者之眼,見飛簷斗拱間流淌的唐風宋韻,辨街頭巷尾漢字招牌下古今語義的微妙流轉,參與大阪世博會藍圖繪就之時,更深感文化基因雖隔海而植,其脈相連。媒體人之筆,記錄世博盛事之華彩,亦捕捉市井人情的溫度,新朋舊友的笑語間,風土人情躍然紙上。論壇諸事漸次就緒,靜待乙巳年(2025)十月四日,於大阪歷史博物館啓幕,共論城市文明之未來。此間種種,皆如薪火,投入心爐,煆燒出更深沈的思索:儒家所謂“格物致知”,於此異域,正需以腳步丈量,以心靈體察,以求那“同源”之水更深處的湧動。

《東瀛行吟》,便是在這多重身份的交織與使命的催迫下,於行走間隙、案牘之畔,自然凝結的露華。它是一位文化橋樑搭建者行旅中的低語與長歌。古寺的晨鐘,不僅是時間的刻度,亦是千年文脈於此地的回音;世博工地的喧囂,不僅是未來的胎動,亦是傳統與現代在此刻的激烈對話;偶遇路人的一揖,不僅是禮數,更是共遵“禮”的精神在異鄉的溫暖確認。我的詩行,試圖捕捉的,正是這“似與不似”之間的微妙張力——那源自華夏,又在東瀛土壤上開出的獨特之花;那熟悉的漢字,承載的既熟悉又陌生的情思。

“行吟”二字,於此更添重量:是肩負文化交流使命者的責任之行,是探尋文明脈絡學者的求索之吟。每一步,都在印證“同源”的深刻;每一吟,都在描摹“分流”後的獨特風景。詩,成為我理解這片土地、履行當下職責最私密也最真誠的注腳。

此集所錄,是剎那的感動,亦是持續的叩問;是個人心跡的流淌,亦是對即將到來的文明對話——那場在大阪歷史殿堂中展開的論壇——一份深沈而詩意的預熱。願這些詩行,如同論壇的先聲,邀請讀者一同踏上這趟跨越時空與文化的心靈之旅,在漢字的方陣間,在風物的低語中,感受那份源於古老智慧、又在當代世界煥發生機的東方之“和”。

是為序,亦為引玉之磚,期冀更深入的理解與更璀璨的文明華章。

 

《東瀛行吟》

東瀛有故步,

行吟印新苔。

欲架滄波橋,

墨自故山來。

曾曉輝

 

作者:曾曉輝,天體物理學博士、雕塑家,中華報業集團及中華時報傳媒集團創辦人。他於2000年創辦廣州新世紀藝術研究院,2009年在香港創辦《中華時報》,2012年創辦《中華新聞通訊社》和《中華攝影報》,並於2017年在倫敦創辦英國《中華時報》。他還是《中華電視》及世界華人流行音樂聯合會的創始人之一。

目前,曾博士擔任香港美術學院及香港藝術研究院的教授與院長,同時擔任粵港澳大灣區藝術聯合會主席、中華科技協會和世界監督學會會長,以及多所大學的兼職教授。他曾在中國大陸的相關機構(包括廣州市政府、廣州馬會、廣東省鐵路監理、廣東省演出協會、廣東省南越國文化研究院)等擔任高級職務。其藝術作品廣泛分佈於全球,已被多家美術館和博物館收藏。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