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紀碩鳴
香港新一屆立法會選舉即將展開,此次選舉在制度上作出重大調整——明確設定年齡上限,超過70歲者將不再續任。這項新規引起社會熱議,但從長遠來看,這是香港政治邁向世代更替的重要一步。
長久以來,香港的政治結構偏向「資深、穩健」的一輩。這些前輩固然貢獻良多,但隨著時代快速變遷,社會對創新思維和新觀點的需求日益迫切。當制度與思維過於保守,政治活力自然受限。此次「一刀切」的年齡政策,雖略顯果斷,卻也為香港政治注入更新的契機,讓更多具能力、有熱誠的年輕社會精英人士,有機會走上議政的舞臺服務市民。同時也能彰顯香港民主的多元活力。
這樣的變化,讓一批長期默默耕耘的中青代新生力量終於迎來曙光。我熟悉的一些朋友據說都有意參選,例如陳少波、馮英倫、洪錦鉉、姚潔凝等人,便是備受關注的代表。他們多年來深耕不同領域,為香港建言、建設各有所長。
陳少波長期投入智庫研究,具備國際視野與政策洞察力,善於從數據與理性分析出發,為社會發展提出建設性建議。他幾乎就是在幕後為香港發展建言,不少政策建議獲國家領導的重視;
馮英倫有在政壇多年曆練的經驗,熟悉制度運作,具備務實的執行與協調能力,他在我的香港新聞生涯中一直是關注的焦點;
洪錦鉉有多年服務地區的經驗,貼近基層民眾,一路在香港底層打拼,深受地區居民信任;
姚潔凝則以會計專業出身,積極參與公共事務,擔任不少社會職務,其作風沉穩,富責任感。
當然還有更多熟悉的朋友,代表著香港政壇的星星之火。他們都屬於那批「有能力有擔當但未被看見」的一代精英。過去因為論資排輩,始終難以突圍;如今制度改變,為他們開啟了新的通道。他們登上參選的舞臺,這不僅是個人勇氣的展現,更象徵香港政治文化開始出現世代接替的良性迴圈。
看到他們準備踏上選舉舞臺,我由衷感到欣慰。這不僅是為他們高興,更為香港社會感到振奮。因為,唯有當更多有理想、有專業、有實幹精神的年輕人進入議政決策層,香港社會才能真正重拾活力與信心。
當然,社會上對這項年齡限制仍有爭議。有人認為這樣的規定可能剝奪部分有經驗人士繼續服務的機會,但政治與社會發展本身就是一場「接力賽」。老一代的經驗值得尊敬,新一代的思維及創新能力更應被重視。兩者並非對立,而是前行的力量:前人奠基,後人開拓。
香港正處於經濟與社會轉型的重要階段,無論是創科發展、青年就業、房屋規劃還是綠色轉型,皆需要新的政策視角與創新思維。立法會若能順利實現世代更替,讓年輕專業人士有更大空間,將有助於政府制定政策更貼近現實、決策更具前瞻性,也讓市民重新感受到政治的溫度與希望。
香港的未來,離不開穩定,也同樣需要創新。當更多年輕力量被看見、被信任、被賦權,香港的政治生態或許真的能出現一股久違的清風:一股屬於新一代的朝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