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英:秋至不言色

秋至不言色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554

秋至不言色,盡染詩九天。

臻境彌玄韻,大化妙纏牽。

禦光彰萬象,潤靈神自閑。

2023.09.28

詩見大化

——呂國英哲詩《秋至不言色》玄鑒

呂國英先生的《秋至不言色》是一首超越季節注解的玄思詩。它不描繪秋景,而是讓秋成為觀照宇宙的鏡鑒。三十個字如三十重階梯,引我們步入天人交匯的秘徑。

“不言色”是東方美學的至境。詩人舍色相而得真色,棄言筌而獲真意。秋在此非時令之秋,乃是天地運行的一道脈息,萬物榮枯的一次呼吸。“詩九天”亦非誇張之辭,實指自然本身便是至高無上的詩篇。

“玄韻”二字最堪玩味。玄是混沌初開的氤氳,韻是造化運行的律動。詩人捕捉到宇宙間那種不可言說卻可感應的微顫,正如古琴的泛音在空氣中蕩漾出無窮漣漪。“妙纏牽”更揭示出宇宙萬物相互關聯、相互滲透的量子態,恰似繁星雖遙隔光年卻共舞於同一引力場。

末聯“禦光彰萬象”道出創作真諦——真正的詩人不是描摹萬象,而是駕馭光明照見本質。當心靈浸潤於大化流行之中,精神便獲得永恆的閒適,這種“閑”是與道偕遊的從容,是參贊化育的安然。

此詩本身即是一場美學實踐:用最少的言語觸動最多的宇宙回音。每個字都如一枚棱鏡,轉動間折射出不同層次的光譜。它讓我們想起古老的智慧:最大的豐盈看起來總是近乎空無,最深的真理聽起來總是近乎沉默。

在這數字喧囂的時代,呂國英先生的詩作宛如一泓清泉,映照出中國人自古以來的觀物方式——不是征服自然,而是融入大化;不是解釋世界,而是感應玄韻。這或許正是東方哲學給予世界的最珍貴禮物:在喧囂中聽見寂靜,在有限中見證無限。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