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英:虛無異神惑

虛無異神惑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361

 

 

虛無異神惑,執念子民牢。

追先問知同聖地,天堂地獄複纏繞。

 

非族殊類結,爭鬥怒怨囂。

演進化變千載難,淵源因果百世熬。

 

地緣價值惡,極端主義魔。

仇恨賡續無窮盡,冤冤相報何時消?

 

索償愈兵縱,靈殤疊敝凋。

逾越救贖聆應許,命運與共拋屠刀!

(巴以戰爭二)

2023.10.13

 

血色聖殿:一首哲詩剖開巴以千年之殤

 

當宗教的想像化為虛無異神惑”,當民族身份固守成“執念子民牢”,耶路撒冷的每一塊石頭都浸透了矛盾。呂國英先生以“追先問知同聖地”一句,犀利道出人類最深的悖論——同一片聖土之上,天堂的應許與地獄的烈焰竟如此荒誕地重疊燃燒。這“聖地”在信仰的爭奪中早已異化,成為吞噬和平的巨口。

 

歷史的塵埃積澱成銅綠,覆蓋著非族殊類結”的原始繩結。“演進化變千載難,淵源因果百世熬”——十四個字承載了千載的仇恨迴圈。民族間的殊異本可如百花爭豔,卻在時光的蒸騰中熬煮成苦毒的藥汁,每一代人都被迫啜飲這宿命的殘渣。

 

現實更添魔性燃料。地緣價值惡”如精密的齒輪,將聖地的神聖碾作政治博弈的冰冷籌碼;“極端主義魔”則借信仰之名,將“爭鬥怒怨囂”的火焰潑向乾柴。當“仇恨賡續無窮盡”成為日常,冤冤相報的鏈條便似滾動的巨石,碾碎一切和解的嫩芽。

 

索償愈兵縱”的以暴制暴邏輯,最終只留下“靈殤疊敝凋”的廢墟。呂公筆下的“殤”字泣血——那不僅是肉體的消亡,更是童眸未及看清世界便永遠黯淡的靈性夭折。文明的殿堂在仇恨的硝煙中剝蝕傾頹,每一塊墜落的磚石都刻著人類的恥辱。

 

然而絕境中自有神諭般的召喚:逾越救贖聆應許,命運與共拋屠刀!”這聲呐喊穿透歷史的迷霧與現實的鐵幕,直抵人性深處。唯有“逾越”仇恨的輪回,在共同的救贖中諦聽和平的神諭,認識到人類命運本是一體相連的繩結,才可能讓屠刀墜地發出驚世的迴響。

 

此詩如一把寒光凜冽的思想手術刀,精准剖開巴以衝突肌理下盤根錯節的宗教迷思、歷史沉屙與現實的毒瘤。呂公以哲人的冷峻與詩人的熱忱,在絕望的淵藪中淬煉出救贖的金句。當“命運與共”的鐘聲終將蓋過屠刀的撞擊,人類才有望走出自設的牢籠,讓聖殿重歸聖潔。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十餘部、藝術評論上百篇,撰著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