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英:再見,再也不見

再見,再也不見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402

 

 

再見,再也不見;

開來,即開如來。

莫回首,九域有盡頭;

盡攀援,山窮再無蔽攔。

罕至藏幽境,極處動神聖。

2024.01.01

 

垂直攀登——論呂國英哲詩中的精神極境與神聖震顫

 

這首呂國英先生的哲詩《再見,再也不見;開來,即開如來》精悍而深邃,充滿了哲理思辨與精神張力。

 

破立雙生

 

“再見,再也不見”——決絕告別過往束縛(破);“開來,即開如來”——勇毅開創覺悟境界(立)。兩組短語形成強烈張力,奠定全詩“破舊立新、追求至高”的核心主題。

 

從有限到無限

 

空間遞進:“九域”(人間疆界)→“山窮”(險峰盡頭)→“幽境”(罕至秘境)→“極處”(精神巔峰)。構建一條垂直向上的精神攀登路徑。

 

境界突破:“莫回首”摒棄留戀,“盡攀援”彰顯執著。“山窮再無蔽攔”化用“山窮水盡”而反其意,喻指突破認知邊界後,迎來前所未有的開闊與自由。

 

巔峰體驗與神聖啟示

 

罕至即真境:“罕至藏幽境”揭示真理與至美常隱於常人未達之境,呼應“無限風光在險峰”。

極處動神聖:“極處”是物理與精神的終極交匯點。“動神聖”三字精妙——不僅是“感受”神聖,更是靈魂被“撼動”乃至“與神聖共振”。注釋“靈魂顫慄的審美感受”精准點出其超越性:一種直面終極真理時,敬畏、震撼、澄澈交織的巔峰體驗。

 

照見永恆

 

行動哲學:全詩強調“開來”、“攀援”的主動進取,否定沉溺“回首”的消極。唯有勇猛精進,方能穿透迷霧(蔽攔),抵達本源(如來)。

如來之鏡:“即開如來”是詩眼。“如來”既指佛家覺悟境界,亦象徵宇宙本體與終極真理。“開”是開啟、照見,更是融入與合一。抵達“極處”,便是照見永恆自性之時。

 

呂國英此詩,以攀登意象為骨,以破立哲思為魂,勾勒出一條從塵世羈絆向精神極致超越的路徑。它歌頌勇毅前行的意志,揭示巔峰之境的奧秘——那罕至的幽境蘊藏終極之美,那靈魂震顫的“神聖”時刻,正是生命與永恆真相猝然相遇的輝煌證悟。這是一曲獻給精神攀登者的壯歌,是對“向上一路,千聖不傳”的深刻注解。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