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水弗載舟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515)
艾 慧
弱水弗載舟,搭梯難通天。
長夜祈蝶夢,覺渡問妙緣。
2024.09.08
呂國英《弱水弗載舟》一詩雖僅二十字,卻蘊含深徹的哲思與東方禪韻,可謂“以有限之言,載無涯之思”。
意象解構:矛盾中見真境
“弱水弗載舟”——弱水乃傳說中鴻毛不浮之境,舟喻人世追求。此句直指修行或理想實現之根本困境——某些境界非憑世俗之力可達,強行以求,反陷沉溺。
“搭梯難通天”——梯為人力造作之具,天喻終極真理。縱有攀登之志,若方法悖離道體(如執於形器),終難觸及至高之境。兩句並列,揭示“外力有為”之局限。
“長夜祈蝶夢”——化莊周蝶夢之典,夜象徵無明困惑,“祈”字透出對物我兩忘、天人合一之境的嚮往,卻亦暗含未悟時的執念。
“覺渡問妙緣”——“覺”為頓悟醒轉,“渡”是超越解脫,“妙緣”則指契入真理的機緣。一句轉折,從外在求索轉向內在覺醒,點明真諦需契機而悟,非強求可得。
哲思內核:破執方能近道
詩中層層否定“載舟”“搭梯”“祈夢”等有為法,暗合禪宗“放下機心,頓見本性”之要義。
“弱水”“通天”等意象構成微觀宇宙模型,隱喻人類認知邊界的永恆困境——唯有承認局限,方有超越可能。
末句“問妙緣”非消極宿命,而是強調主體覺悟與客觀機緣的和合,近於道家“順勢而為”、佛家“待緣而悟”的智慧。
審美評析:枯淡中藏豐瞻
語言極簡如偈語,卻以反差意象(弱水/舟、梯/天)構建張力,冷峻中見詩性。
節奏抑揚相契:前兩句斷然否定,後兩句迂回探問,形成思辨的律動。
全詩無一字言“道”而道蘊自成,符合中國古典詩歌“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的至高境界。
呂國英此詩以哲入詩,以詩證道,在當代語境下復活了東方玄言詩的傳統。其價值不僅在於語言的精煉,更在於為浮躁時代提供了一劑“破執求本”的精神清涼散。詩中隱含的追問——如何超越有限性抵達自由?——恰是古今人類共通的終極之問。
附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