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理悖理理何在?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518)
艾 慧
執理悖理理何在?澄明昧明明豈明?
自由怎可自由自?公平哪有公平公?
莫言智淺裁千木?誰信覺微斷百泓?
2024.09.19
悖論之鏡:照見思想的深淵
——呂國英先生哲詩《執理悖理理何在》品鑒
呂國英先生的詩,像一顆投入靜湖的石子,不曾激起喧嘩的浪花,卻蕩開一圈圈深邃的思辨漣漪。它用最質樸的問句,叩擊著我們最習以為常的概念。
“理”與“明”,本是人們追尋的燈塔。但詩人卻問:若執理本身已成悖理,真理將立於何處?若澄明之光反而帶來新的遮蔽,真正的明澈又該如何存在?這並非懷疑一切,而是邀請我們一同審視:我們所以為的堅固基石,是否建在流沙之上?
隨之,“自由”與“公平”這現代社會的支柱,也在詩中接受了拷問。絕對的自由是否會淪為放任的枷鎖?追求公平的度量,本身是否又製造了新的不公?詩人沒有嘶喊,只是平靜地追問,便已讓我們停下腳步,重新打量身邊的世界。
最後兩句是謙卑,亦是通透。他坦言無人能憑淺薄智慧裁斷萬千是非,也無人能依微弱覺知洞穿百川深意。這是一種東方式的智慧:承認認知的有限,便是走向開闊的第一步。
整首詩沒有答案。它如一面明澈的悖論之鏡,映照出人類思想的複雜與深度。它的價值不在於解答,而在於喚醒——喚醒我們那份最初、也是最寶貴的沉思的能力。
呂國英此詩提醒我們,有時,最深刻的明瞭,恰恰始於承認“我不全知”。而一首詩的力量,或許就是能在我們確信的土地上,巧妙地種下一粒疑問的種子,然後靜待思想生長。
附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