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日相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論連番抗議。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孫衛東13日深夜召見日本駐中國大使金杉憲治,提出嚴正交涉,並稱「任何人膽敢以任何形式干涉中國統一大業,中方必將予以迎頭痛擊」。抗議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有關「台灣有事」(發生緊急事態)的言論。日本政府發言人今天表示,「日本政府未改變對台立場」。前日相石破茂就此認為,她的答辯方式與歷屆日本政府相異。

高市本月7日在眾議院接受質詢時表示,如果「台灣有事」伴隨對方使用武力的情況,有可能構成安全保障法制中,日本能夠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存亡危機事態」(存立危機事態),不過仍要看實際發生的個別具體情況。
她後來表示,針對「台灣有事可能構成存亡危機事態」的相關發言是依照日本政府既有見解,「不打算撤回或取消,但作為反省,今後不會在這裡明確假設特定情況並加以陳述」。
根據中國外交部網站發布的消息,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孫衛東昨天召見金杉憲治時說,高市暗示可能武力介入台海問題,「性質影響極其惡劣」。在中方多次嚴正交涉後,日方仍拒不撤回「錯誤」言論。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和強烈抗議。
日本電視台(Nippon TV)報導,相當於日本政府發言人的內閣官房長官木原稔,今天上午在記者會就北京當局的抗議表示,日方「已經再度向中方說明高市首相的答辯要點與我國的立場,已提出反駁」。
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就高市關於台灣有事的答詢,本月8日在社群平台X發表斬首言論,引發爭議。木原今天就此指出,「不得不說,(薛劍)身為駐外公館首長,他的言論極為不妥」。木原也說明,已經再度向中方強烈抗議此事,並再度強烈要求中方適當因應。
木原接著說,「(日本)期待台灣相關問題能透過對話,和平地解決,而這是我國政府一貫的立場。而日本政府的對台立場是按照1972年的日中聯合聲明,這點並未改變」,並強調高市當時的答辯是依據日本政府過去一貫的立場。
日本在野黨有人認為應該要採取外交措施,由外交官所屬國召回外交官,其中也包含把薛劍列為「不受歡迎人物」,並採取堅決措施。不過,木原提及未來的因應時僅稱,「將繼續強烈要求中方適當地因應」。
中共黨媒與解放軍接連批判「台灣有事」說
繼中國外交部昨天點名高市批判,中國國防部今天揚言日方若武力介入台海將付出慘痛代價;中共黨媒人民日報、環球時報以及新媒體中國軍號,也相繼發文對日方提出警告。
人民日報今日則以「鐘聲」名義,刊登題為「絕不容忍高市早苗在台灣問題上的越線挑釁」的文章。「鐘聲」意喻「中央之聲」,為人民日報評論筆名。
文章表示,高市早苗此舉是「對中國內政的粗暴干涉,是對一個中國原則的背信棄義,是對二戰後國際秩序的公然挑釁。」
文章說,這是日本領導人1945年以來首次在正式場合鼓吹所謂「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並與行使集體自衛權相關聯,也是首次在「台灣問題」上表達試圖武裝介入的野心,首次對中國發出武力威脅,用心極其險惡、性質極其惡劣、後果極其嚴重。「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對此強烈憤慨、堅決反對。」
文章還表示,這不僅向台獨分裂勢力釋放嚴重錯誤訊號,而且嚴重違背「中日聯合聲明」中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核心內容,以及2008年中日第四個政治文件中關於兩國「互為合作夥伴,互不構成威脅」的共識,嚴重破壞了中日關係的政治基礎。
中共黨媒環球時報今日也刊登社評表示,高市此舉是對中日關係的嚴重破壞。這一錯誤言論已然構成對兩國關係和地區和平的衝擊,也是最近中日關係陡然惡化的源頭。
文章說,中日此輪爭端是否繼續升級,歸根結底取決於日方是否立即糾正、收回惡劣言論。最後並奉勸日方,「立即糾正錯誤言行,如果一味在台海問題上玩火,其結局必將是悲劇性的,屆時東京將承擔全部責任。」
新媒體中國軍號還在X平台以日語、英文製作圖卡,重申中國外交部13日揚言「如日方膽敢武力介入台海局勢,將構成侵略行為,中方必將迎頭痛擊。」
中國國防部14日下午召開記者會,國防部新聞局副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蔣斌稱,日本領導人涉台錯誤言論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嚴重違背一個中國原則、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精神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挑戰戰後國際秩序,向台獨勢力發出嚴重錯誤訊號,性質影響十分惡劣,極不負責、極其危險。
蔣斌揚言,「日方若不深刻汲取歷史教訓,膽敢鋌而走險,甚至武力介入台海局勢,必將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銅墻鐵壁面前碰得頭破血流,付出慘痛代價」。
前日相石破茂:答辯方式與歷屆政府相異

日本「產經新聞」報導,石破茂昨天參與錄製日本TBS廣播(又稱TBS電台)的節目,被問及高市「台灣有事」的相關答辯時,也發表他的看法。
他就此提出建議,「關於台灣問題,日本歷屆政府從過去以來,均避免判定『如果發生這種狀況的話,就會這樣做』」。
立憲民主黨前外務大臣岡田克也,本月7日在眾議院預算委員會質詢高市,「台灣有事」是否符合日本安全保障法制中可以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存亡危機事態」(存立危機事態)。
高市當時答詢,「如果是動用戰艦,伴隨使用武力的情況,我認為有可能構成存亡危機事態」。她接著表示,「要看實際情況發生時的個別具體情況,由政府綜合考量所有資訊來判斷。如果出現武力攻擊,那麼被認定為存亡危機事態的可能性很高」。
她還說,「假設美軍為了解除封鎖前來支援,而為了阻止美軍介入,也可能發生其他行使武力的事態」。
石破茂昨天在節目上指出,「這種說法與『台灣有事等於日本有事』相當接近…而設想個別狀況,在特定的情況構成存亡危機事態,以及下令防務出動,則根據當時的狀況而異。歷屆政府均未限定『這種狀況就是日本有事』」。
「每日新聞」報導,石破茂也在節目中提出質疑,認為「片面決定『這種狀態就會這樣做』,並無助於提高嚇阻力」。
10日在眾議院接受質詢。(共同社)-218x150.jpg)
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31日在韓國慶州舉辦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峰會場邊舉行領袖會談前握手。(共同社)-218x150.jpg)
28日與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右)簽署履行日美關稅協議,以及確保穩定供應稀土等重要礦物有關的合作文件。(路透社)-218x150.jpg)
-218x150.jpg)
-218x15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