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台灣有事」說引發日中緊張

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近日關於中國可能攻台情況的言論,引發一向敏感的日中關係惡化。日本強調其長期立場未變,雙方仍互提抗議。整理高市相關發言、其重要性及中方反應。

高市早苗當選自民黨總裁後舉行記者會。

高市說了什麼?

高市7日在日本眾議院答詢時表示,若「台灣有事」(發生緊急狀況)伴隨對方使用武力的情況,有可能構成日本安全保障法中能夠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存亡危機事態」,不過仍要看實際個別具體情況。

日本立憲民主黨議員岡田克質詢時問道,「台灣有事」是否符合安保法中可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存亡危機事態」?高市答詢時說:「若是動用戰艦伴隨使用武力的情況,我認為有可能構成存亡危機事態。」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當高市被問到,若台灣海峽遭到封鎖,哪些情況會被視為「存亡危機事態」?她回答:「若對台灣進行武力攻擊,以戰艦進行海上封鎖,伴隨其他手段,就可能構成武力行使。」

高市還表示:「如果『台灣有事』進入嚴峻局面,便必須假設最壞情況。」

「存亡危機事態」是日本2015年通過的安保法新增情況,指的是日本雖未遭直接攻擊,但美國等與日本密切相關的他國遭到武力攻擊,形成「威脅日本國家存亡、明顯從根本顛覆國民生命與權利的危險狀態」,構成日本自衛隊可行使受限的集體自衛權要件之一。

中國有何反應?日本如何回應?

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8日在社群媒體平台X轉發日本媒體對高市發言的報導,並在貼文中寫道:「那種擅自闖入的骯髒頭顱,就應該毫不猶豫斬掉。」

日本政府隨後向中國提出抗議。高市領導的自民黨也通過決議,指北京若未採取行動化解爭議,日方應考慮採取強硬行動,包括將薛劍列為「不受歡迎人物」(persona non grata)。

中國中央電視台旗下新媒體「玉淵譚天」12日則表示,高市「很可能將必須」為其發言「付出代價」。

到了13日,中國外交部強硬表態說,日方拒不撤回相關言論,「中方對此堅決反對、絕不容忍,日方必須立即糾正、收回惡劣言論,否則一切後果必須由日方承擔」。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孫衛東13日深夜召見日本駐中國大使金杉憲治,對於高市「台灣有事」的發言提出抗議;並稱「任何人膽敢以任何形式干涉中國統一大業,中方必將予以迎頭痛擊」。

而日本外務省(相當於外交部)14日隔天立刻以相同行動回應,外務省事務次官船越健裕召見中國駐日大使吳江浩,再次針對薛劍的斬首言論提出強烈抗議,要求中方適當因應。

日本政府發言人、內閣官房長官木原稔今天回應說,日方對於台灣的立場「並未改變」,也持續呼籲台海「和平穩定」。

中國外交部14日(昨天)突然發布通知,呼籲中國公民暫時避免前往日本。日本政府發言人今天就此回應,「這與日本方面的認知有差異。正因為立場不同,雙方多層次溝通更為重要。」

日本「產經新聞」引述消息人士披露,日本與中國政府今天上午已經就北京當局的通知,展開局長級協商。

事件重要性

過往日本在任首相避免直接評論台灣防衛議題,而是選擇維持「戰略模糊」。但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王宏仁接受訪問時指出,如今高市言論「向中國發出1道非常強烈訊息:日本不再只是袖手旁觀」。

他說:「為了嚇阻中國及防止中國在台海周圍採取任何軍事行動,日本介入的可能性已經顯著升高。」

東京大學教授衡奕匡(Yee Kuang Heng,音譯)則認為,高市的發言可能是她「個人傾向」表現出較強硬立場。

他表示,釋出更明確訊息雖可加強嚇阻效果,但也必須注意拿捏微妙平衡,也就是要讓對方難以預測。

東京大學教授松田康博分析,此次高市早苗涉台發言應是個意外,而非戰略考量;北京也不至於會採取經濟制裁等激烈手段。

引述日本國際教養大學(AIU)中國研究部副教授陳宥樺分析稱,過去十多年來,日本的台灣政策,從安倍時代開始至今,就是漸漸地從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相信嚇阻中國對台動武的力道必須要更強、更明確,才能做到以戰止戰」。

中國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本週稍早譴責高市是「惡毒的巫婆」。美國駐日大使葛拉斯則反批胡錫進「搞不清狀況」。

胡錫進13日在社群平台X發文譴責高市早苗是「惡毒的巫婆」,說她「成功點燃中日兩國輿論之間新一輪的仇恨風暴」。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