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在國會提出「台灣有事可能構成存亡危機事態」,日本可行使集體自衛權,高市早苗今天在眾議院接受質詢時表示,她7日針對「台灣有事可能構成存亡危機事態」的相關發言是依照政府的既有見解,「沒有撤回或取消的打算」。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今天聲稱,「日本領導人」公然發表「涉台錯誤言論」,「性質和影響極其惡劣」,中方強烈不滿、堅決反對,並敦促日方立即「停止挑釁越線」。
10日在眾議院接受質詢。(共同社).jpg)
中國外交部下午舉行例行記者會。林劍在回答媒體提問時,作上述表示。
林劍宣稱,「日本領導人」日前在國會「公然發表『涉台錯誤言論』,暗示武力介入台海可能性,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嚴重違背『一個中國』原則、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精神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與日本政府迄今所作的政治承諾嚴重不符,「性質和影響極其惡劣」。
他說,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已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和強烈抗議。
林劍聲稱,「台灣是中國的台灣,以何種方式解決台灣問題、實現國家統一,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部勢力干涉」。「日方領導人」有關言論「到底想向台獨勢力發出何種信號」?是否企圖「挑戰中方核心利益、阻撓中國統一大業」?究竟想把中日關係引向何方?
他宣稱,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也是台灣光復80週年。日本曾對台灣實行殖民統治,犯下罄竹難書的罪行。日本當政者「妄圖介入台海事務,既是對國際正義的踐踏、對戰後國際秩序的挑釁,也是對中日關係的嚴重破壞」。
林劍又說,中方敦促日方立即停止干涉中國內政、停止挑釁越線,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高市早苗在7日在日本國會答詢時表示,如果「台灣有事」(發生緊急狀況),伴隨對方使用武力的情況,有可能構成安全保障法制中,日本能夠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存亡危機事態」。但她也說,仍要看實際發生的個別具體情況而定。
高市早苗:「台灣有事」發言符合日本政府見解 不會撤回或取消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今天在眾議院接受質詢時表示,她7日針對「台灣有事可能構成存亡危機事態」的相關發言是依照政府的既有見解,「沒有撤回或取消的打算」,但表示她當時具體舉例需要反省,今後會避免明確假設特定情況。
7日在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上,立憲民主黨前外相岡田克也質詢高市早苗,「台灣有事」是否符合安全保障法制中可以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存亡危機事態」。
高市當時答詢表示,「如果是動用戰艦,伴隨使用武力的情況,我認為有可能構成存亡危機事態」。她接著表示,「要看實際情況發生時的個別具體情況,由政府綜合考量所有資訊來判斷。如果出現武力攻擊,那麼被認定為存亡危機事態的可能性很高」。
她還說,「假設美軍為了解除封鎖前來支援,而為了阻止美軍介入,也可能發生其他行使武力的事態」,「如果只是把民間船隻排成一列,讓海上通行困難,我認為不會構成存亡危機事態」。
「存亡危機事態」(存立危機事態)是日本2015年通過安全保障法制時的新增規定,意指即使日本沒有遭到直接攻擊,但美國等與日本密切相關的他國遭到武力攻擊,進而形成「威脅日本國家存亡、明顯從根本顛覆國民生命與權利的危險狀態」,是日本自衛隊可行使受限的集體自衛權要件之一。
高市的發言連日來引發討論,立憲民主黨眾議員大串博志今天在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上,再次就此質詢。
朝日新聞、日本經濟新聞報導,高市答詢表示,「我的發言是依照政府既有見解,沒有特別需要撤回或取消的打算。但作為反省,我今後不會在這裡明確假設特定情況並加以陳述」。
高市表示,「當時是考量最壞情況,因此稍微具體地做出回應」,今後會避免這樣的回答方式。
大串表示,這涉及「判斷是否投入戰爭」的重大議題,要求提出政府的統一見解。高市對此回答,「沒有打算就7日的答詢,當成政府統一見解發布」。
「統一見解」指的是在特定且重要議題上,為了釐清分歧、向在野黨與社會大眾公開說明,政府會發布針對該議題的「統一見解」。
日抗議中國外交官「斬首」言論
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8日深夜,就日本首相高市早苗關於台灣有事的答詢,在X發文「那種骯髒的頭就應該毫不猶豫斬掉」。官房長官木原稔今天表示,已經就此對中國提出抗議,並稱薛劍的言論「極為不適切」。
向來以「戰狼外交」著稱的薛劍轉發「朝日新聞」的相關報導寫道,「那種擅自闖入的骯髒頭顱,就應該毫不猶豫斬掉。你們做好覺悟了嗎」,並附上憤怒的表情符號。薛劍昨天刪除該則貼文,但已經引發日本社會憤慨不滿。
包括眾議員松原仁在內多名日本議員轉發薛劍的貼文表示,薛劍應該被列為「不受歡迎人物」(拉丁文:Persona non grata),應該依照「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將他驅逐出境。
朝日電視台報導,木原稔今天上午在記者會表示,「作為中國在外公館首長,這種言行實在不得不說極為不適切」。
他表示,「外務省已經透過駐中國大使館向中國提出抗議,強烈表示不滿,並要求儘速刪除相關貼文」。
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31日在韓國慶州舉辦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峰會場邊舉行領袖會談前握手。(共同社)-218x150.jpg)
28日與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右)簽署履行日美關稅協議,以及確保穩定供應稀土等重要礦物有關的合作文件。(路透社)-218x150.jpg)
-218x150.jpg)
-218x150.jpg)

7日訪白宮晤川普(右),會談結束後舉行聯合記者會。(共同社)-218x150.jpg)